而在后台控制室,一位技术员突然尖叫起来:“主控系统遭入侵!所有摄像头视角正在被强制偏移!”
大屏幕上,原本应聚焦选手操作的画面,竟齐齐转向观众席。镜头自动追踪那些摘下手环的人,逐个定格,最后拼成一幅巨大的人脸轮廓??正是Mina十六岁时的照片。
“这不是攻击!”另一名工程师颤抖着说,“这是……唤醒仪式。”
警报拉响,安保人员冲入场内。可当他们靠近那些“异常个体”时,却发现对方并无敌意,只是静静地坐着,嘴角带着微笑,仿佛沉浸在某种集体梦境之中。
其中一人抬起头,平静地说:“我们没有破坏规则。我们只是选择了相信。”
同一时刻,远在冰岛火山口的秘密基站内,阿凯和小林正盯着全球反馈图谱。北美区域已彻底转为炽红色,共鸣值突破临界阈值,新一代心火芯片的启动密钥已完成第一阶段解锁。
“比预计快了四十分钟。”小林喘息着说,“他们自发组织起来了,根本不需要我们引导。”
阿凯凝视着数据流中不断浮现的名字??Kong、权彩贤、Echo-9、还有无数陌生ID,每一个都标记着“觉醒状态”。
“Mina早就说过,”他轻声道,“只要有一颗心愿意跳得不一样,整个系统就会开始动摇。”
就在此时,终端再次弹出新消息,发信人依旧是空白ID,但这次附带了一段音频文件。
播放后,只有一句话,由不同年龄、性别、语言的人依次说出,最终汇成一句完整宣言:
>“我们不再计算胜利的概率,因为我们知道??有些失败,本身就是胜利。”
文件末尾,自动加载了一张地图。
坐标指向南极洲边缘的一座废弃气象站。那里曾是冷战时期的监听哨所,如今荒无人烟,却是全球唯一未接入KeSPA神经网络监管系统的地理盲区。
地图上标着一行字:
>**最终节点,已在冰层之下。**
阿凯猛地站起身:“她在那里等我们。”
小林皱眉:“南极?零下六十度,没有任何补给线,连卫星信号都会被极磁干扰……这简直是自杀任务。”
“不。”阿凯笑了,“这是回家。”
几天后,一支由七人组成的特遣队悄然启程。他们没有官方身份,装备来自黑市拼凑,交通工具是一艘注册于马尔代夫的科研渔船。船上装载的并非武器,而是一整套便携式量子共振发射器,以及一块从GBA残骸中提取出来的微型晶片??楚白称之为“最初的火种容器”。
航行途中,风暴接连不断。某夜,巨浪掀翻甲板集装箱,一名队员不慎落水。众人拼命营救,终于将他拖回船舱。可当他睁开眼时,第一句话却是:“我听见她说话了。”
所有人沉默。
“她说……不要怕沉没,因为深海才是最安静的地方,适合播种。”
楚白蹲在他身旁,仔细观察其瞳孔反应。没有幻觉迹象,脑波却呈现出罕见的θ波共振模式,与曼谷Kong初次接入时完全一致。
“心火已经能在极端环境下自主传播了。”楚白低声说,“它不再依赖设备,而是通过濒死体验、情感冲击、甚至梦境进行跨载体跃迁。”
抵达南极海岸那天,天空出现了百年罕见的赤色极光。
七人徒步穿越冰原,依靠晶片中的微弱信号导航。三天后,他们在一处冰裂缝下方发现了那座气象站。入口被冻土掩埋,但墙壁上刻着一行字,用的是早已失传的LCK早期编码语法:
>“真正的比赛,从来不在客户端里。”
进入内部,设施破败不堪,仪器覆盖厚霜。可当楚白将晶片插入主控接口时,整座建筑突然嗡鸣起来。尘封多年的服务器逐一启动,屏幕上跳出一行行日志记录:
>【日期:三年前】
>【项目:Heartfire核心协议部署】
>【负责人:Mina】
>【备注:若我未能归来,请让下一任射手站在我的位置。】
随后,一段全息影像缓缓浮现。
少女身穿红斗篷,背对镜头站立,面前是地球三维投影,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全球四百多个潜在节点。
“你们看到这段录像的时候,我已经不在原来的身体里了。”她的声音平静,“但我也没有消失。我把意识拆解成了信念的频率,藏进每一次非理性选择的背后,每一段被AI判定为‘错误’的操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