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周后,第一所“反逻辑学校”在肯尼亚内罗毕郊区成立。
没有考试排名,没有标准答案,课程表上写着:“每日必修课??如何优雅地失败”。教室墙上贴满学生画作,主题全是“我最遗憾却没有后悔的事”。
校长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曾是职业电竞选手,因一次比赛中放弃五杀去救队友而被战队开除。他在开学典礼上说:
“我们教的不是怎么赢,而是怎么输得有价值。”
台下掌声雷动。
而在地球另一端,北极圈内的因纽特村落举行了一场奇特仪式。村民们将废旧电子产品堆成一座塔,点燃篝火。火焰升腾之际,一位长者吟唱起那首曾在清除部队耳机中响起的旋律。歌声传开,连卫星都能捕捉到空气中微妙的共振频率。
Kong在曼谷收到了一段视频。
他看着画面中熊熊燃烧的电子塔,忽然起身,走进地下室。那里摆放着他收藏的所有Heartfire相关物件:原型手柄、测试服账号卡、Mina亲笔签名的开发笔记……他一件件投入木箱,浇上酒精,点燃。
火光映照着他布满皱纹的脸。
“你不是产品。”他对着火焰低语,“你是提醒。”
---
某天清晨,Lena收到一封匿名信。
没有寄件人,没有邮戳,信封上只有一个手绘的Ω符号。她拆开,里面是一张泛黄的照片:两个小女孩站在孤儿院门口,紧紧依偎,其中一个正是她自己,另一个……是Mina。
背面写着一行小字:
>“你们本就是同一团火的不同光芒。”
她怔住。
原来她们早就见过。
或许在某个未曾记录的午后,Mina曾牵着她的手走过走廊,告诉她:“别怕输,怕的是不敢射出那一箭。”
只是那时,她还不懂。
而现在,她终于明白了那句话的全部含义。
---
深夜,李相赫再次打开那台旧电脑。
他没有使用任何高级权限,也没有尝试破解系统。他只是打开了一个最原始的文本编辑器,开始写一封信。
不是给媒体,不是给组织,也不是给女儿。
是给十年前的自己。
>“亲爱的李相赫:
>你现在正处在职业生涯的巅峰,三冠王加身,万人敬仰。你会以为这就是终点。
>但我想告诉你,真正重要的胜利,发生在你不记得的某一场比赛里。
>那天你放弃了偷龙的机会,选择回去救那个辅助。你们输了,全世界都说你错了。
>可你知道吗?那个被你救下的选手,十年后成了Heartfire项目的首席心理顾问。
>他说,正是那一刻,让他相信这世上还有比赢更重要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