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昭仰望苍穹,夕阳西下,启明星悄然升起。
“快了。”他说,“我们已经在路上。”
当晚,林昭宿于寺中。梦中,他看见母亲站在海边,身穿和服,手持纸伞,对他微笑。父亲也来了,穿着旧日官袍,轻轻拍他的肩。还有慧觉、织姬、那些死去的水手与将士,全都站在一艘光芒万丈的船上,缓缓驶向海天尽头。
醒来时,东方既白。
他提笔写下最后一段日记: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幸生于斯世,得践父志,承母愿,开海疆,启民智。虽千夫所指,万难当前,未曾悔也。
>海不会说话,但它记得每一个为它献身的人。
>我死后,不必厚葬,只将骨灰撒入东海。若有风,便吹向日本列岛;若有浪,便带回故乡。
>让我,永远做一名??
>航海者。”
数月后,林昭辞官归隐,居于杭州孤山脚下。每日读书著述,教诲青年,偶尔泛舟湖上,指点江山。世人尊称他为“海文公”,童谣传唱:“状元郎,开海疆,风吹帆影过重洋。”
他八十岁那年,朝廷派使者送来一块御制碑文,欲为其立传。林昭拒不受封,只在纸上写了八个字:
**功归天地,名还江湖。**
同年冬,大雪纷飞。林昭病卧榻上,气息微弱。临终前,他忽然睁开眼,望向窗外漫天白雪,喃喃道:“娘,你看……像不像家乡的樱?”
话音落下,嘴角含笑,溘然长逝。
举国哀悼。皇帝辍朝三日,追赠太师、魏国公,谥号“文襄”。百姓自发焚香祭奠,沿海渔民停船三日,齐鸣horns致敬。
葬礼当日,灵柩由杭州运往钱塘江口。沿途百万民众跪拜送行,鞭炮声震彻云霄。当骨灰随风洒入大海时,奇迹发生了??原本阴沉的天空突然放晴,一道彩虹横跨海面,仿佛通往彼岸的桥梁。
多年以后,每当风暴来临,老渔民总会指着远处若隐若现的航迹说:“那是林大人回来了,他在护佑我们的船。”
而在净慈寺的墙壁上,那半阙题诗不知何时已被补全,墨迹苍劲,似有风雷之势:
>一身清誉归天地,
>两袖风雷动古今。
>莫道书生无胆气,
>翻手云雨定乾坤。
>千帆竞发连星汉,
>万国衣冠拜玉宸。
>自古中华非闭户,
>长驱直上蓬莱津。
松风依旧,潮声不息。大宋的船队,正劈波斩浪,驶向更加辽阔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