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画完了。”他笑着说,眼里闪着光,“我想让你第一个看。”
他在长椅上展开画卷。
是一幅水彩与铅笔结合的作品:一条蜿蜒的小河,岸边坐着一个女孩,正低头看着手机。河面倒映着星空,而在对岸,无数小小的光点正缓缓升起??那是许多漂浮的灯笼,每个灯笼里都写着一句话:
**“我听见了。”**
**“你不孤单。”**
**“我一直记得你。”**
**“对不起。”**
**“谢谢你。”**
画面最上方,用淡蓝色颜料写着一行小字:
>“原来我的声音,也能变成光。”
林小满久久凝视着这幅画,说不出话来。
良久,她轻声问:“你打算给它起什么名字?”
小舟想了想,说:“就叫《听见》吧。不是你的节目那个,是我的版本。”
她笑了,眼角湿润:“很好听的名字。”
两人并肩坐着,谁也没再说话。晚风拂过树梢,带来远处隐约的虫鸣。
半晌,小舟低声说:“李远老师说,画画的时候,不用怕线条歪斜。因为真实的情感,从来不需要完美呈现。”
林小满点头:“就像倾听,也不需要完美的语言。只要真心,就够了。”
午夜时分,小舟离开后,林小满回到屋内,打开周晚的手稿,在最新一页写下:
>“当一个人愿意把内心的裂缝展示给世界,
>世界就会派一个人,带着光走进去。
>这不是命运的巧合,
>是灵魂之间早已约定的呼应。”
凌晨五点,她收到系统自动推送的数据报告:
【今日新增倾诉:1,023条】
【累计生成《听见》章节:55篇】
【最新留言:匿名?女?36岁】
“我刚刚把我母亲葬礼上的悼词录成了语音,发给了‘回声计划’。二十年来,我一直恨她抛弃家庭跟人私奔。直到整理遗物时发现她日记里写:‘我不是不爱孩子,是我太痛了,只能逃。’我恨她的理由崩塌了,可我又不知该如何原谅。我把这些都说出来了。奇怪的是,说完之后,胸口好像轻松了一些。”
她将这条标记为《听见》第56章的素材,备注:**“宽恕的第一步,是允许自己先悲伤。”**
窗外,东方渐白。
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而在地球另一端的京都,那位老教师站在校园樱花树下,手中握着一只空玻璃瓶。他抬头望着初升的太阳,轻轻地说:
“听见了,现在轮到我来说了。”
他将一张写满字的信纸折好,放入瓶中,走向校门前的小溪。
清冽的水流托起瓶子,缓缓漂向远方。
与此同时,在“倾听小屋”的地板下,七十四只漂流瓶静静躺着,像一群沉睡的梦。它们承载着未说完的话、未送出的信、未流尽的眼泪和未曾启程的道歉。
它们不急于抵达终点。
因为它们本身就是旅程。
而在这片土地之上,千万颗心正悄然松动,准备开口。
春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