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膳时她随口同康熙简单说起了这件事。
康熙眉头一皱,放下筷子,“既然收下了,就当个宫女吧。”
他在外一直都是自律的君主形象,地方官员进献的美人一概不收,前几日在苏州时还将人骂了一顿。
没想到那些人改了路子,将主意打在妃嫔这儿了。
“以后也不必带回京城,”康熙下了定论。
云筠点点头,表示明白。
后宫不缺美人,更不缺妃嫔,这东西在他心里占的份量很少,他要的是官员敬畏,而不是这些投机取巧的东西。
杭州是此次南巡的终点,在杭州优哉游哉地过了十来天,康熙也处理完了要事,一行人又开始启程回京。
来到杭州耗时一个半月,回去估计也这个数。
心已经玩野了的云筠依依不舍,只好让能时常在外走动的保清多给她带一些当地特产,她回去好分给纳喇贵人和卫庶妃。
难得收到来自额娘的任务,保清活力满满,使劲在外面大采购,东西是一箱一箱地往船上搬。
最后康熙都知道了他的动静,将他传过去训斥了一遭:“朕是短了你吃的还是短了你穿的,怎么像没见过世面似的,你是第一次见到这些东西吗?”
保清熟练下跪,他嗓门亮,为自己辩解也理直气壮,“可是皇阿玛,这些东西儿臣就是第一次见啊!”
见康熙没让自己起来,保清跪着往他那里挪了两步,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一些小玩意儿一件一件摆在案桌上。
“您看这个套娃就是江宁特产,儿臣在一家街边铺子买的。”
“还有这个彩塑和泥人,活灵活现,内务府都做不出这个水平。”
保清的衣袖像是多宝袋,什么都有。
他还在往外掏,“这个定胜糕也是,口感软糯,甜而不腻,寓意也好,必定胜利。”
“还有”
短短几分钟,保清掏出的东西便在案桌上挤挤挨挨,密密麻麻。
而且种类繁多。
从玩具到零食,从大米到核桃,康熙都惊讶保清身上竟然随身携带了这么多东西。
康熙无力地制止,“行了行了,再放就该堆奏折上了,把你这堆破烂收回去。”
他也有些怀疑自己养孩子的方法了。
怎么保清像是什么都没见过的样子?
内务府平日短了他供应吗?
康熙百思不得其解。
他不懂当地特产的魅力。
就算杭州的特产实际产自京城,保清也会怀着来都来了的想法买点回去。
康熙一看到保清笑嘻嘻的模样就来气,砸了一本无关紧要的请安奏折在他身上,小发雷霆,“给朕滚出去。”
保清不怕康熙这个样子。
他从小到大惹皇阿玛生气还少吗?光是他送给皇阿玛的那两个鹅暖石,他都不知道亲自跪了多少回了。
麻利地将砸自己肩膀上的奏折放回原位,保清恭恭敬敬地磕了个头,“儿臣告退。”
然后保清不仅自己买了,还带动三阿哥和四阿哥一起买。
理由也相当充分。
皇贵妃娘娘和荣妃娘娘都没有出过紫禁城,更没有来过这些地方,难道作为孝顺孩子,他们不应该给额娘带些没见过的东西吗?
难道他们不想让额娘开心吗?
三阿哥到底年纪大了一点,定力也比四阿哥足,只买了一个小匣子的镶珍珠翡翠的各色珠花准备回去送给荣妃。
四阿哥买的就杂七杂八了,从样式奇怪的面具到五颜六色的羽毛,还有一尊保佑平安的观音木像。
它的雕工不算顶尖,却透着温润,让人看得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