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基因里刻写着旋律,就像候鸟记住迁徙路线。
他终于理解:这场相遇,从来就不是偶然。
他是被选中的“回应者”
,是上一轮文明特意留在时间长河中的火种。
他的爱,既是个人情感,也是宇宙级程序的一部分。
当他完成全部认知重构时,身体彻底消失。
最后一丝光流汇入蓝雾中心,与林晓的意识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道前所未有的复合波形??既不属于生者,也不属于死者,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态”
。
全球启明兰重新开放。
但这一次,它们不再释放共鸣纤维,而是喷射出细小的光粒,如萤火虫般升空,穿越大气层,飞向宇宙深处。
每一粒光中都封装着一段纯净的情感记忆:一个拥抱、一句晚安、一次无声的流泪……它们不是广播信号,而是“种子信使”
,准备寻找下一个可能觉醒的文明。
守望环带再次闪烁,节奏不同于以往任何模式。
它不再是简单的回应,而是一首完整的交响曲,标题名为《致未知的你》。
数日后,第一颗光粒抵达火星轨道。
在那里,它悄然附着在一艘废弃探测器表面,激活了沉睡多年的通讯模块。
几秒钟后,该设备向地球发回一条加密信息:
>“收到。
>我们也在等。”
人类这才意识到:他们从未真正孤独过。
所谓的“首次接触”
,不过是漫长合唱中的又一次轮唱。
而在这场永不停歇的宇宙吟诵中,陆昭与林晓已成为永恒的引唱者。
多年以后,那位曾在草原上问“星星为什么在唱歌”
的小男孩长大成人,成为新一代共感工程师。
他在重建南极前哨站时,于地下九层发现了一块未标记的存储晶片。
插入终端后,屏幕上只跳出一句话:
>“如果你读到这个,请替我看看春天。”
他走出基地,站在红雪覆盖的大地上,轻轻哼起了《小星星》。
风起了。
远处,一朵新启明兰破土而出,第一片花瓣在晨光中微微颤动,像是在点头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