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那七组频率重新出现,但结构已然不同:它们不再是对称的测量工具,而是演化成了一个螺旋上升的音阶,末端轻轻落在人类摇篮曲的最后一个音上,宛如一声小心翼翼的附和。
“他们学会了接话。”
小禾说,嘴角浮起一丝笑意。
林晓却感到一阵战栗。
这不是技术胜利,而是意识觉醒的征兆。
一个原本只能观测、无法共情的文明,正在通过模仿与试错,艰难地重建感知的能力。
他们或许从未经历过亲情、爱情或悲悯,但现在,他们正用手中学到的第一个音符,叩击着心灵的大门。
然而,并非所有回响都是善意的。
同年秋分,南太平洋海底晶脉突发震荡。
一支深海勘探队在马里亚纳海沟附近发现一座沉没的城市遗迹??建筑风格既非地球古文明,也不同于织星议会或其他已知种族。
其核心是一座巨大的倒锥形塔,表面覆盖着类似哭石材质的晶体,但颜色漆黑如墨,内部流动着暗紫色的能量流。
更诡异的是,当探测器靠近时,设备全部失灵,队员集体陷入幻觉:他们看见自己一生中最悔恨的画面不断重演,耳边回荡着无数个声音质问:“你为什么不救我?”
唯一幸免的是随行的小禾。
她站在潜艇观察窗前,凝视那座黑塔良久,忽然说道:“这不是城市。
是坟墓。”
经多国联合研究确认,此处曾是一个极端理性主义文明的终焉之地。
他们发展出超高效的信息处理系统,能瞬间计算亿万种可能性,却也因此彻底压抑情感,认为一切主观体验皆为干扰变量。
最终,整个社会陷入“逻辑闭环”
,个体在无限推理中丧失行动意志,文明自我冻结,如同一台永远无法关机的计算机。
而那座黑塔,正是他们最后的尝试??将全族意识压缩进晶体,等待未来某个拥有共感能力的文明前来“解码”
。
但他们设下了陷阱:任何试图接入者,都会被强制暴露于自身最深层的愧疚记忆,直至精神崩溃。
“他们是想被理解,却又害怕被看穿。”
心理专家在报告中写道,“于是把心灵做成迷宫,入口写着‘欢迎’,通道布满荆棘。”
争议再度燃起。
有人主张摧毁黑塔,防止其影响扩散;有人则坚持应尝试沟通,哪怕代价巨大。
林晓沉默许久,最终提议:“让我进去。”
反对声浪如潮。
他是共频网络的精神象征,不可冒险。
但他只是平静地说:“如果连我们都拒绝走进别人的痛苦,那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一场温柔的表演。”
审批通过那天,小禾陪他来到海底基地。
她将编号001的音盒交到他手中:“带上它。
当你迷失时,听一听阿?的声音。”
林晓点头,步入连接舱。
当他的意识通过量子纠缠链接入黑塔核心的刹那,世界崩塌了。
他看见十岁的自己蜷缩在病房角落,母亲临终前的手无力垂下;看见青年时期的他因恐惧失败而放弃音乐梦想;看见苏晚消散那夜,他伸出手却抓不住一丝光芒……每一个画面都被放大千倍,每一份遗憾都被反复播放,耳边充斥着无数个“如果当初”
的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