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要真实的故事足够动人,总会有人听见。
年底,我受邀参加一场特殊仪式??在新疆“记得”
纪念馆奠基处,埋下一只时空胶囊。
里面封装了十样物品:
1。林知远《紫藤备忘》原件扫描件
2。赵承志的金属徽章复制品
3。孙婉清手抄笔记第一页
4。“昆仑计划”
验收报告复印件
5。那张火烧边缘的团队合影
6。《为国隐姓》首印本
7。历史安全数据库核心代码U盘
8。一段AI合成的林知远演讲视频
9。全国青少年“我记得”
征文比赛一等奖作品
10。一张空白纸条,写着:“留给下一个拾起它的人。”
封存完毕,礼炮鸣响。
人群中,一个小男孩挣脱母亲的手,跑到我面前,仰头问:“叔叔,等我长大了,也能成为‘记得’的人吗?”
我蹲下身,认真地看着他眼睛,说:“只要你愿意,你现在就是。”
他笑了,露出缺了一颗牙的笑容,蹦跳着跑回去。
风吹起纪念馆工地上的旗帜,猎猎作响。
我知道,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战争还没有结束。
新的伪装者还会出现,新的谎言仍将传播。
但他们再也无法垄断叙事。
因为火种已散入人间。
每一个选择追问真相的人,都是持灯者;
每一个拒绝遗忘的人,都是守夜人。
而我所做的,不过是把那枚徽章传了下去。
就像当年老陈做的那样。
就像林知远在日记最后写的那样:
>“我不怕死,只怕死后无人记得我们为何而战。
>若有一天,这土地重获清醒,请替我说一句:
>??欢迎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