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有人愿意停下来,说:‘我在。
’她才敢说出那句话??‘妈妈,我想你了。
’”
孩子们睁大眼睛。
“你们心里的话,不管多小,多害怕,都不是多余的。”
林小满继续道,“它们值得被听见,哪怕只有一瞬间。”
她打开录音机,按下播放键。
那段无言的哭泣再次响起。
起初,孩子们皱眉捂耳,觉得难受。
但渐渐地,有人开始抽泣,有人抱住朋友,有人把头埋进膝盖。
最终,那个说爸爸打妈妈的男孩抬起头,哽咽着说:“我也想录一段……给警察叔叔听。”
林小满点点头,递上麦克风。
他颤抖着手按下按钮,声音断断续续:“我叫阿木……我家在镇东头第三户。
我爸喝酒后会摔东西,还会推我妈撞墙……我知道这不是她的错……求你们来看看……”
录音结束,他哭得像个婴儿。
其他孩子也纷纷开口。
有的道歉,有的倾诉,有的只是单纯地说出“我很孤单”
。
每一段录音都被存入那台老机器,编号上传至一个隐秘的云端服务器??这是林小满一年前悄悄搭建的“回声档案馆”
,无需网络公开入口,只通过特定频率的声波触发访问权限。
她不再相信官方渠道,也不再依赖组织。
她只相信,当足够多人开始说话,沉默的墙终将崩塌。
一周后,镇上发生了一件怪事。
每逢深夜,井水会泛起涟漪,水面浮现出短短几行字,随即消散。
起初人们以为是幻觉,直到一位老人录下了全过程。
视频传开后,全网哗然。
那些文字,竟是不同笔迹的心声拼贴:
>“我偷看了儿子的日记,才知道他想变成女孩。”
>“我骗妻子说加班,其实是去见情人。”
>“我举报同事贪污,是因为他害死我弟弟。”
>“我每天微笑上班,是因为昨晚又想跳楼。”
这些话不属于任何人,又属于所有人。
更诡异的是,每当某段心声浮现,镇上总会有人在同一时间做出相应举动:那位偷看日记的父亲第二天就烧掉了所有监控软件;见情人的男人主动坦白并提出离婚;想跳楼的年轻人收到了匿名短信:“你不是一个人。”
科学家称其为“集体潜意识共振现象”
,心理学家称之为“共感觉醒”
,而当地人只管它叫“井里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