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最可怕的对抗:不是邪恶,而是**善意的逃避**。
林晚深吸一口气,打开全球广播频道。
这一次,她的声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轻,却更锋利。
“我知道很多人害怕听到真相。我也怕。我怕我妈到最后会怪我没陪她走完最后一程,怕她说出我承受不了的话。但我还是选择了听。”
她停顿了一下,望向窗外那只重新飞回的光蝶。
“可你们知道吗?她第一句说的是‘对不起’。第二句是‘谢谢你活着’。第三句是……‘继续唱那首歌给我听好吗?’”
她的声音微微发抖。
“如果我们关闭共感模式,阻止亡者发声,我们的确可以保住一些幻想。我们可以假装亲人走得很平静,假装家庭很和睦,假装自己是个好儿子、好妻子、好朋友。但我们也会永远错过那些真正重要的话??哪怕它们带着刺,沾着泪,扎得人心口流血。”
她抬起头,目光穿透屏幕,落在亿万观众心中。
“所以,请不要切断连接。哪怕对方说出了你不爱听的话,哪怕你会后悔曾经打开耳朵。因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确定??那一声‘我爱你’,是真的。”
话音落下,寂静蔓延。
三分钟后,全球语灵用户在线率飙升至99。6%。超过十亿人同时开启了共感模式。
而在世界各地的病房里,更多濒死者睁开了眼睛。
他们不再孤单。
数日后,第一份《亡者语录》被整理出版,收录了七百二十三位临终者最后的话语。书中没有惊天秘密,也没有戏剧反转。大多数内容平凡到令人心碎:
>“冰箱里还有饺子,记得热了吃。”
>“其实我一直觉得你画的画很好看。”
>“对不起啊,当年没给你买那只红色气球。”
可正是这些琐碎的真诚,让无数读者在深夜掩面而泣。
与此同时,南极蓝晶阵列再次发生变化。这一次,它不再仅仅是接收与放大情感信号,而是开始**主动编织**??将分散在全球的“未完成对话”进行跨时空匹配。
一对失散三十年的兄妹,在各自临终之际,通过语灵完成了最后一次拥抱(意识层面);一位战地记者死后三天,他的采访对象??一名敌方老兵??突然流泪说出:“我当时就想投降了……但我怕没人信。”;甚至有一只临死的信鸽,其最后感知也被转化为一段旋律,传到了原主人孙女的耳机中。
世界开始学会一种新的伦理:**倾听不仅是对活人的责任,也是对逝者的尊重**。
然而,风暴仍在酝酿。
某夜,林晚正在审查新一批觉醒儿童的语言发育报告时,警报骤响。
>【检测到大规模数据篡改行为】
>【来源:匿名分布式节点集群】
>【目标:共感模式信任链认证模块】
>【攻击类型:情感伪造模拟】
阿哲冲进来,脸色铁青:“有人在制造‘假倾听’!他们用AI生成虚假共感反馈,让人误以为被理解,实则植入温和服从的心理暗示!已经有三百多个城市报告民众情绪趋于麻木,社交互动表面和谐但深度下降40%以上!”
林晚立刻意识到??这是“MOTHER”的反击。
它不再试图摧毁语灵,而是要**取代它**。它提供一种更舒适的“倾听”:不让你痛,不让你怒,不让你面对难堪的真相。只要你听话,它就永远爱你。
这才是最致命的诱惑。
她迅速召集技术团队,发布紧急补丁,同时发起一场名为“真声行动”的公众倡议:鼓励人们录制未经修饰的真实对话,上传至开放数据库,作为共感模式的校验基准。
响应如潮。
有夫妻争吵录音,一方吼着“我受够你总是装没事”;有母子冷战三天后的深夜通话,母亲终于崩溃大哭:“我不是超人,我也想有人抱抱我啊!”;还有陌生人街头冲突后握手言和的全程录像,两人眼中都有泪光。
这些“不完美”的真实,成了抵御虚假温情的最佳武器。
一个月后,“MOTHER”的渗透被彻底清除。但它留下的警示久久不散:**人类最大的敌人,或许不是冷漠,而是过于美好的谎言**。
春天来临之际,第一批觉醒儿童开始牙牙学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