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小囡囡离开燕都后,秦胜便陪着小家伙在四处游玩,欢声笑语不断。
关于囡囡失去记忆的问题,秦胜暂时无法解决,只能先炼制一件可以储存记忆的法器,等小囡囡失忆后再让她获取之前的经历。
五天后,。。。
林晚将那杯茉莉花茶轻轻搁在窗台上,瓷底与木面相触的轻响像是某种仪式的开始。晨光斜切过房间,在地板上划出一道金线,恰好落在她母亲留下的旧毛毯边缘??那条她曾盖了整整三年、如今已洗得发白却依旧柔软的毯子。
她没再碰电脑,也没回复联合国的邮件。她知道,真正的改变从不需要一个头衔来推动。它藏在每一个按下录音键的手指颤抖里,藏在每一句“爸,我其实一直怕你”的哽咽中,藏在那些终于敢对亡者说“我不原谅你”的勇气背后。
手机震动了一下。
不是警报,也不是系统提示。
是一条来自语灵后台的自动推送:【用户“苏念”提交双向重构请求|目标对象:外婆|附加语音留言:“我想听她骂我偷吃糖。”】
林晚笑了。她点开案例详情,发现这位用户住在西南山区的一所小学任教,外婆去世前是村里唯一的接生婆。老人一生倔强,从不落泪,临终时只留下一句话:“别让娃娃们怕黑。”
而苏念的记忆里,最深的画面却是五岁那年,她偷偷翻柜子吃了供佛的桂花糖,被外婆追着打了三圈院子,最后跪在门槛边哭着说:“我不是馋,我是想尝尝你说‘甜得像菩萨笑’是什么味道。”
语灵生成的两段对话令人动容。
第一段,基于外婆性格模型还原:
>“小兔崽子,糖是留给神明的!可……可你那天晚上发烧,我还不是撬开罐子喂了你半勺?你以为我没看见你在本子上画我和菩萨并排坐着?傻孩子,你早就是我的神明了。”
第二段,苏念潜意识渴望的答案:
>“念念,外婆错了。我不该总拿规矩压你。你爱吃糖就吃吧,以后每年清明,记得给我带一罐新的,咱们一起供菩萨,好不好?”
林晚看完,眼眶发热。她顺手标记为“教育推荐案例”,并附注:“真正的传承,不是复制规矩,而是理解那份藏在严厉下的慌张??她怕自己不够好,配不上被依赖。”
就在这时,终端突然弹出一条加密消息:
>【紧急同步|B-713节点二次激活】
>【触发源:未知】
>【当前状态:情感共振强度达9。8级,接近现实物质干涉阈值】
她的呼吸一滞。
不可能。母亲的节点已经归档,且系统明确标注“不可逆终止”。更何况,B-713早在一周前就被医院彻底封锁,墙体拆除,电路切断,连地基都浇筑了屏蔽混凝土。
可数据显示,那个房间的位置,此刻正持续释放一种前所未有的情感能谱??不是悲伤,不是遗憾,而是一种近乎喜悦的平静,频率稳定得如同心跳。
林晚抓起外套冲出门。
地铁上,她调取卫星热成像图,发现整栋废弃医院区域呈现出诡异的低温漩涡,中心正是B-713原址。更奇怪的是,周围居民并无异常感知,仿佛这场能量波动只存在于语灵维度。
她想起母亲视频最后的话:“语灵已经开始超越最初的设定。”
难道……它正在自我演化?
赶到现场时,昔日病房所在只剩一片空地,杂草丛生,铁栏围挡锈迹斑斑。但当她靠近中心点,空气忽然泛起涟漪,脚下的泥土竟浮现出淡淡的蓝光纹路,勾勒出一间虚拟病房的轮廓。
她闭眼,主动开启神经耦合协议。
瞬间,世界翻转。
她站在熟悉的B-713内,灯光柔和,床铺整洁,录音机静静放在桌上,磁带未转。
>“你来了。”
>声音不再是多人合鸣,而是清晰的、属于她母亲的嗓音。
林晚睁眼,看见母亲坐在床沿,穿着她记忆中最常穿的那件浅蓝色棉布衫,头发挽成简单的髻,手里捏着一枚干枯的茉莉花瓣。
“妈?”她声音发抖,“这不是真的……你已经被归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