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两个多月的时间,镇国公主姬清影率周军终于拿下剑阁,剩余蜀军投降。
此次攻取剑阁,周军也付出大量的伤亡代价,伤亡人数都大幅超过当年的京口之战。
通往剑阁的道路和城楼上以及关城内到处都是两军将士们倒下的残躯。
当公主率部进入剑门关,通往蜀中的大门已经彻底打开了。
“飞龙骑不辱使命!”
飞龙骑统领萧远和副统领吴猛率部拿下剑阁,率领飞龙骑勇士们向公主拜礼道。
“两位统领还有飞龙骑勇士们快快起来。拿下剑阁,诸位立下首功,本公主会兑现诺言,所有攻入城关的勇士都有重赏,无论生死,死去战士们的家属也都将获得抚恤。”
周军拿下剑阁之后,士气大振,一路南下,如入无人之境,守护剑阁的是蜀军最后的精锐,蜀地门户大开。
周军先后大破前来救援的数波蜀军,梓潼开城投降,绵竹兵不血刃拿下,眼看成都就在眼前。
蜀王司马晟此时才惊恐万分,他听说过梁主的下场,从堂堂一国之主成为一个乡侯,最让他难以接受,后宫嫔妃美妾全部沦为周军将士们的战利品。
司马晟无法想象投降后的梁主,又是如何面对那些占有他后宫美妃的周军将领们。
“孤王绝不会苟活于世,宁可为社稷战死。”
蜀王对着搂在怀中的美人李氏说。
李氏,有蜀中第一美人之称,原是蜀王的宠妃,被封为夫人,艳冠蜀王后宫。
在原蜀王后亡故之后,被册封为王后,如今虽已30岁,依旧艳丽动人。作为一国之主,蜀王虽然后宫嫔妃不少,但独宠李氏,后来更是为了王后李氏,遣散后宫所有嫔妃,如今蜀王的后宫再无其他嫔妃,仅有蜀王后李氏一人。
“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这是蜀王眼中的自己夫人,无论多么美艳的花都无法形容李氏之美。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周军夺去他的江山,更不能夺走他的夫人。
蜀王司马晟决定调集蜀中一切可调动的兵力,前往广汉郡,欲要与周军决一死战。
群臣劝阻,如今蜀国已无精锐之师,只有死守等待其他诸国出兵牵制周军,迫使周军主力撤退。
但也有臣属建言称周军虽攻入剑门关,但死伤惨重,已经是强弩之末,在蜀中与周军决战,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
司马晟见其他诸国还未有消息,死等不是办法。
如今只要能在蜀中击溃周军主力,其他诸国尤其是北邙必然会响应,届时不但能将周军赶出去或许还能一举收复汉中。
当年淝水之战,晋国面对北方苻坚统率的百万秦军,不仅大破对手,还让晋国一度收复中原实现中兴,迁都回洛京。
只不过这一局面没有持续多久,后面天下大乱,晋国通过淝水之战后,复兴中原的成果被当时的司隶校尉姬明赫等一帮乱臣贼子所窃取。
司马晟觉得自己是天命所归,他要让晋室司马氏重现昔日荣耀。
他要与周军决战!
蜀王调集了蜀中各郡和成都的守军,再征调大量身强体健的民夫,勉强拼凑起一支5万大军,依托广汉郡城的数千余人的守军构筑了成都外最后一道防线。
周军在攻克剑阁一战,确实损失很大,但在梓潼棉竹拿下非常顺利,大军一路南下抵达广汉城外。
大周军统帅,骠骑将军姬清影同样也希望能与蜀军展开野外决战,不然围攻成都又将耗时耗力。
如今周军经过剑阁之战,损伤虽大,但现在全军气势正盛,更何况相比蜀军,周军野战优势也更强。
军师杨晔建议道:“蜀军依托广汉城摆起阵势,双方对攻,敌有城防优势,对我军不利。蜀军之所以敢与我军决战,以为我军经过两个月的剑阁之战,伤亡惨重,已是疲惫之师,强弩之末。公主殿下,不如将计就计,先派一先锋前去交战作佯败撤退状,将蜀军主力从城下引出来。然后我军埋伏于城外,与其决战于野外。”
三公主将左中右三军主力分布在城外20里外丘陵地带,命右将军杨昭领右军主力前去交战,只许败不许胜。引诱蜀军主力远离城池,前往周军主力布阵处。
命左将军齐墨非率左军主力,待蜀军主力出城追击后,包抄其后路,而公主将亲率中军半路断截蜀军的追兵。
周蜀两军决战在广汉城外展开,右将军杨昭亲率其部向蜀军发动进攻,蜀军依托广汉城列阵而战,并不敢轻易离开城池的远程射箭范围。
杨昭心想,如果交战不久便轻易撤军,蜀军恐未必会上当。便冒着城楼上的箭矢,与城下的蜀军激战许久后,右军已经难以支撑之际,下令全军撤退。
蜀军将领认为周军经过剑阁之战已经元气大伤,本就已疲弱,如今在又城下战败,并不认为是计,便下令全军出击,欲要一举歼灭周军。
杨昭率右军向埋伏的目标方向狂奔,实际上此刻所率的右军已经支撑不住,虽说是佯败撤退,实际上就是在向后逃窜。
也正因为如此逼真,令蜀军将领信以为真,下令蜀军全军出动,力图一举歼灭周军主力,甚至连城内部分守军也出城追击周军。
在看到最后一支蜀军出城之后,还未完全康复的左将军齐墨非带伤出战,率领左军包抄蜀军后路。
周军中路主力,由周军统帅镇国公主姬清影亲自带领,在半路设伏,包括飞龙骑在内精锐之师也都集结待命,公主周边则被自己的公主亲卫队保护中。
在等了半天之后,终于看到蜀军主力追击杨昭率领的右军,姬清影拔出龙吟剑指向正在追击中的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