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东头的赵先生家,门前栽着两棵柳树,枝条在晨风中轻轻摇曳,平添了几分书卷气。
两人到时,天光尚早,门扉紧闭。
老太太没有去敲门,只是将那只还在扑腾的老母鸡放在脚边。
她理了理衣襟,带着陆明渊静静地站在门口。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天色大亮,门内终于传来了动静。
一个睡眼惺忪的小童拉开门栓,看到门外的一老一少,愣了一下,随即认出了陈氏,揉着眼睛问道。
“陈奶奶,您这么早。。。。。。”
老太太脸上挤出一丝和善的笑,将怀里揣着的一个布包递过去,里面是五百文铜钱,沉甸甸的。
“劳烦通报一声,陆家老婆子,带长孙明渊,求见先生。”
小童通报过后,很快便折返回来,躬身道:“先生请二位进去。”
赵先生的家不大,却收拾得极为干净。
院里晒着几卷书,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墨香与草药混合的气息。
客厅里,一位身着半旧儒衫的中年男子正端坐着,面容清癯,眼神温和中带着一丝审视。
他便是赵先生,早年也曾有过功名,只是时运不济,最终归隐田园。
“老太太请坐。”
赵先生起身相迎,目光却落在了陆明渊身上。
他打量着这个孩子,眉清目秀,身板却略显单薄,手上还有着常年干农活留下的薄茧。
他微微皱眉,开门见山地问道。
“这孩子。。。。。。看着已经不小了。筋骨已成,常年劳作于田地,错过了开蒙的最好时机。为何现在,却又想起要读书了?”
他的话很直接,也很现实。
读书,尤其是科举之路,从来都是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