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呼吸,在那一刻停滞了。
他身后的房玄龄,这位见识过大明宫巍峨、也曾为大唐国库殚精竭竭虑的宰相,手中的笏板险些滑落。
他的嘴唇微微张开,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尉迟敬德,
这位在尸山血海中杀伐决断、面不改色的猛将,此刻更是神情恍惚。
李治与长孙无忌更是面色煞白。
下意识地向后退了半步,才被身后的墙面挡住。
他们眼前的,不是墙壁。
那是一面……
由一整块巨大到超乎想象的琉璃构成的“墙壁”。
从地面一首延伸到视线所不能及的天花板顶端,从左侧的墙角延伸到右侧的墙角。
中间没有任何一根梁柱的阻隔。
而这面琉璃之外,
便是整个黔州主城的夜。
无数的光点,
汇聚成一条条奔腾不息的金色长河,在深蓝色的夜幕下纵横交错。
那些高耸的建筑,在夜色中化作了沉默的剪影。
剪影之上,
同样点缀着无数明亮的窗口,如同栖息在钢铁森林中的繁星。
远方,城市的边界融入了墨色的山峦。
而近处,车流如梭。
化作一道道红黄相间的光带,无声地流淌。
“万家灯火”。
这个在诗词歌赋中被反复吟唱,象征着人间烟火与盛世太平的词汇。
在这一刻,
被前所未有地、完整地、甚至是粗暴地具象化,狠狠地砸进了这几位来自大唐最高统治层的君臣心中。
他们曾站在长安城的最高处,俯瞰过那片代表着帝国心脏的街坊。
然而,
长安的灯火是星星点点的,是克制的。
是隐藏在坊墙与里门之后的。它是一幅静谧的、需要细细品味的画卷。
而眼前的景象,
却是一首狂放的、充满了生命力与张扬之气的史诗。
每一盏灯火,
都在毫无顾忌地向着夜空宣泄着自己的存在。
李世民缓缓地、一步一步地走进了房间。
他没有去看房间内的陈设,没有去管那柔软的地毯,没有去闻空气中那淡雅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