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类的建筑也不能少。”
“衝锋鎗和电磁炮的產线基本可以拆了,这些装备人手一个,目前的库存肯定是够了。”
“但是机枪和配套子弹的生產线还是要至少保留一个,衝锋鎗子弹的產线也不能少。”
“但是电磁防御塔这个。。。”
齐刚的语气有些迟疑,机枪和各种子弹的產线还是比较简单的,可是电磁防御塔这个辅助型建筑,无论是產线规模还是所需原材料,都要比前者复杂许多。
电磁防御塔,是需要雷霆石作为核心材料的!
但根据舰长交流群披露的信息,那超级资源点附近,可没有雷霆石矿產。
“这个暂时先砍掉吧,目前攒下的电磁防御塔有四五十个,雷霆石更是有上千单位,应该是够用了。”
陆远想了想,“铁刺柵栏的產线也保留著。。。保留三条吧。”
铁刺柵栏只需要一单位铁矿石就能製造,一整条產线其实也就是一台自动化採矿机和一台製造机而已,几乎不占什么空间。
但是需求很大。
至少在现阶段来看,將战舰里里外外铺上那么十几层甚至几十层铁刺柵栏,2级以下的生命体几乎无法突破,就被死死地拦在外面,任人宰割。
对於3级以上生命体,也有不小的阻碍作用,简直就是防御领域的性价比之王。
在3级舰长群体中,好评如潮。
“是,是的,铁刺柵栏的產线绝对不能少。”
“医疗方面,没有特別需要保留的產线,目前库存的绷带、防毒面罩、绝缘服、纳米机器人足够用上好一段时间了。”
“但是我补充一下,电池的產线,我感觉最好还是保留下来,至少保留初级电池的。”
“反正规模也没有多大,但是能源储备最好还是富裕一些。”
韩晓月在一旁补充道。
经过陆远和罗文明的提醒,她也稍微將自己的学生思维给转换了一下。
的確,没有什么事是一蹴而就的,防护服更是无法一次就做到完美。
所以,韩晓月这段时间將目光聚焦,藉助防毒面罩、绝缘衣、衣物製造机的相关技术,她已经成功开发出了可以隔绝相当多毒素的全身防护服。
启明星號在医疗领域,至少是医疗防护领域,又进步了一大截。
“你说得对,我差点给忘了,电池的產线可不能少。”
“中级电池需要用到诸如处理器、能源集中阵列等等高阶材料,產线规模过大,估计一个生產舱室都放不下,可以稍微往后放放。”
罗文明一边回应著韩晓月的发言,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
“然后应该就是扩建舱室的大头了。。。”罗文明看了一眼陆远,“研究舱室!”
技术研究,分为解析、重组、蓝图塑造等等步骤。
对应的研究舱室,就要分为解析舱室、重塑研究舱室和最重要的,研究点数生產舱室!
解析舱室就在战舰第二层,靠近舰长舱室的位置,倒是不需要从头开始建造。
重塑研究舱室,目前规划要占据4个舱室,即启明星號可以同时开启四个技术的最终重组塑造工作。
每一个重塑研究舱室,又可以分为大致三个功能区:討论区、蓝图绘製区、验证区。
討论区是一个类似半开放会议室的结构,包含一张方桌,投影仪和几把椅子,方便船员们討论相关研究工作的进展。
蓝图绘製区,则是將討论的结果粗略的绘製成蓝图初稿,並在其上修修补补,直到绘製出可以用製造机製造出来的真实物品。
不过,在完成验证之前,这製造出来的原型样品是无级別的形態,只有通过了各项验证,完成最终的蓝图確认,才能得到系统承认,获得对应的【品质】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