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见到赵江等四人,周冬冬先让顺子上茶。
他还记得昨天开会的时候,自己忘记喊人上茶了,等开完后就口渴得不行,今天可不能再忘记了。
赵江等人受宠若惊。
喝过茶后,周冬冬开始步入正题。
今天他的这间书房已经布置好了,格局和爹的那间一样,都有一个大大的桌子和几个书架,推开窗便能看到对面的窗。
不过今天爹不在。
但周冬冬一点也不怯场,先是赞扬了他们四个这次调研做得好,然后又点出赵江和金秋做得最好,可以获得之前说好的奖赏。
因为他们两人除了他要求的那些之外,还做了别的。其中赵江把三个村子所在的玉城县及再往上的泰宁郡、青州情况都调查清楚了。而金秋则想到了如何让金山村变得更好,也就是应该怎么去建设封地。
所以周冬冬一人发了十两银子。
接下来他道:“封地需要一名属官,我跟爹商量好了,这个属官虽然没有官职,仍然领着护卫的二两俸禄,但我会再给他加一倍,也就是每个月四两银子。做得好年底还会另有赏赐,给他请封为从七品的长史。”
这话说完,他又讲了自己完善后的计划。
第一是要修路,不但要将三个村子联系起来,而且还要修一条通往朝廷官道以及玉城县的路。修路要用水泥,所以会从京城派一个工匠过去,建一个水泥窑。
等路修好,便可往外卖水泥挣钱。
第二是让所有人吃饱饭。
周冬冬按照跟爹商量好的说辞,说从海外找到了一种粮种,能够收很多粮食。另外也鼓励三个村子的人开荒,开出来的田地可免三年赋税。另外过些日子还会送五千斤麦子过去,当然这五千斤是借给村民的,谁家借了将来得还上。
第三是想办法让村民们挣到钱……
等周冬冬的计划说完,赵江等人有的不敢置信、有的皱眉思索。虽然属官的事他们早有预料,但没想到做得好还能被封为长史。
长史那可是从七品,是真正的官啊。
跟侍卫截然不同!
一时间几人都心思浮动,然后他们又听到周冬冬道:“想去的人可以来找我,如果你们周围有人想去,也可以向我举荐。”
“好了,你们都回去吧。”
等人一走,周冬冬又腰一弯,高兴地靠在了椅背上。
很好,又是一次成功的开会。
现在就看谁想去了!
……
第二天,还真的有人找来了。
一个是周冬冬夸奖过的金秋,另一个则是孙有才。
金秋想去,是被周冬冬的计划所触动,而且做得好还有“从七品长史”这个前程,并不比在京城做侍卫差,所以他决定去试试。
至于孙有才,则老实地说自己的老家就在青州,若是去了便能把家人接过去照料。封地又是修路又是发粮种,比他老家那边强多了,因此他也愿意前往。
另外赵江和钱达两人虽然考虑过后,并不愿意离开京城,但他们两人也举荐了人选。不过周冬冬觉得既然熟悉情况的金秋和孙有才都愿意去,那还是选他们吧。赵江和钱达举荐的人,以后有机会再安排。
于是周冬冬大笔一挥,命金秋为主孙有才为辅。过几日等爹允诺的五千斤麦子安排好,便让他们和烧窑的工匠一同前往。
至于说好的一个属官为什么变成了两个?
那是因为周冬冬想了一会儿后觉得,两个人可以互相监督,互相商量,而且他准备半年召他们回京一次的,两个人的话还可以有一个人留守,不至于耽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