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茂很为难,他看着一脸执拗的母亲,小声地劝解道:“娘,不是我不让您见他,而是我们幽州不能和周遇之走太近啊!”
一个是掌管探子的天子近臣,一个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若是走得太近的话肯定会引起帝王的猜忌,这对于双方都不是什么好事。
若是双方的关系暴露,保不住哪一日陛下就会在心里嘀咕:周遇之与王长茂是亲戚,那周遇之递上来的折子说王长茂没有反心……可信否?
帝王的信任容不得一丝含糊。
所以哪怕冬冬已经改口,将“小舅舅”喊成了叔叔,但在他将要返回幽州的时候,他和周遇之还是合演了一处闹掰的戏。这半年来周遇之也没少指使属下给他找麻烦,好让外人觉得他们两个真的水火不容。
这时候是万万不能露馅的。
王老夫人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她道:“我就是去看看!”
“就私下里见上一面,看看孩子过得好不好,长没长高。”为了不让儿子难做,她还补充道:“到时候我就假扮成一个农家老太太,说我是周家屯的都行!”
旁边的邹氏也劝道:“是啊长茂,你不知道,这几个月里娘常念叨着冬冬那孩子,还给他做了好多衣裳和鞋袜,就盼着能去见他一面。”
“家里你不用担心,我会照料好的。”
王长茂这下无话可说了。
于是等第二天启程的时候,幽州的队伍里就多了一辆马车并几个丫鬟。一行人日夜兼程,朝着京城的方向而去。
……
远在京城的周冬冬并不知道外祖母要来了。
他的日子和以前没有太大的变化。
上午和尚寅两人跟着张世伦学认字、学史书典籍;下午则围绕在闻人二身边,听他讲一些管理封地需要用到的知识,以及进行一些课外实践,比如外出看看物价,以及百姓们是怎么过日子的。
等到了晚上,则是父子二人的独处时光。
有时候周冬冬会忙着赶作业,有时候周遇之也会将公文带回家。父子两人或是各忙各的,或是闲聊着说话,不过多半是周冬冬再说,周遇之在听。
比如这日,周冬冬便提及账房一事。
“爹,葵花老师告诉我,如果我想要让所有人都交税的话,那么培养出一些好的账房那是必不可少的。唔,她说这叫‘查账征收’。”
“她还给了我一本书,叫做《一百零一种假账》。”
“所以爹你可不可以把阿青姐姐和家里的其他丫鬟姐姐们借我给啊?”周冬冬拉着周遇之的袖子,期待地道:“阿青姐姐查账好厉害的,金秋带回来的账本她很快就看完了。”
“其他丫鬟姐姐也好厉害,能将地板擦得一尘不染,这么细心学会了查账后肯定也能像阿青姐姐那样。”
“我想让她们帮我查账!”
用丫鬟查账?这对周遇之而言并不是什么大事,他点头答应,“好,爹明日便吩咐下去。”
“哇,爹你最好了,是天下第一好的爹!”周冬冬欢呼。
于是第二天,听到周遇之随口吩咐让她挑选几个伶俐的丫鬟,跟周冬冬学查账的时候,阿青非常惊讶。
“小少爷,您要教我们查账?”
“不是我教哦,是我有一本书,学会了就能查了。”周冬冬高兴地从枕头底下将昨晚从小葵花幼儿园里拿出来的《一百零一种假账》递过去,“就是这一本,学会了就能把所有的假账查出来。”
“我想让阿青姐姐和其他丫鬟姐姐们学,学会了就帮我查账,以后还可能要去封地那边出差哦,我要让封地上的每一笔交易都交税,这样封地就有钱了。”
阿青恍惚着接过,迟疑问道:“将来还要去封地……小少爷,您的意思是以后封地盘账的事,都交给我们了吗?”
“是啊,”周冬冬仰起头,“阿青姐姐你愿不愿意啊?对了,我会发工钱的,不会让你们白干活!”毕竟爹失忆前曾经说过,一个好老板就是要按时发工资发加班费。
“愿意,奴婢愿意,她们也愿意的!”
阿青的眼神都亮了起来,她抓紧了手上那本古朴的书籍,认真点头:“小少爷您放心,奴婢等都不会辜负您的。”
能够出人头地,没人会想一辈子为人奴仆,给主家做管事对丫鬟们而言是求之不得的好差事。毕竟做丫鬟一个月只有几百文,但管事最少也有二两银子,像她这样的内院大管事一个月能有十两,逢年过节还有赏赐。
能学一门本事,多挣些银钱,再没有不愿意的。
于是当天周府几个识字的丫鬟便开始了学习,在带动了其他丫鬟识字潮的同时,她们还搬出了过去两年的账本,按照《一百零一种假账》这本书里记载的做假账方法一一查看。原本只是为了熟悉账本,但没想到还真的从旧账里找出了猫腻。
——有两个别人献上的铺子做假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