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小少爷怎么会一回来就昏睡过去了呢?!
想到这里,他连忙把太医送出了门,回来后就从怀里掏出了几枚护身符,并小声地对周冬冬道:“小少爷,您快把这些护身符戴上!”
“这都是小的们在京城,以及沿途的寺庙里求的,灵着呢。您戴上后,那个,”他左看右看,压低了声音道:“晚上那个就不会来找你了。”
周冬冬:“……?”
他想了想,只拿了一个,“我要一个就好了。”
“顺子,我好饿啊。”
顺子连忙把护身符收起,心想既然小少爷不愿意戴这么多,那挂在床头也是一样的。接着他站了起来,“小的马上让人传膳。”
……
转眼便是三天过去。
在这三天时间里,东厂及锦衣卫的人在周遇之的命令下,将整座山都搜索了一遍,把所有疑似红薯的植物都挖了出来,摊开晾晒到空地上。
至于为什么是摊开晾晒而不是堆放在一起,周遇之的说法是“此物既然是新粮种,那便让诸位大人们看个清楚明白,也让随行的其他人看个清楚明白”。
当然真实的原因是那本叫做《红薯种植纪要》的小册子里写了,新挖出来的红薯水分太多,如果不加晾晒就堆放在一起的话,很快就会发霉腐烂。
但晒上几天再保存,便会容易许多。
好不容易唱了这么一场大戏,让红薯名正言顺地出现于世人面前,周遇之当然希望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多留一些种薯是很有必要的。
而随着一筐筐的红薯被抬到空地上,一串一串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红色块茎连同长长的蔓藤摊开摆在众人的面前,大家便都惊讶了。
因为实在是太多了!
那些一串串的淡红色块茎,验证过能吃的东西,小的只有一根手指大,大的则超过了大人拳头,孩童手臂粗的更是比比皆是。
随意地拿起一串,都有几斤、甚至是十几斤重!
不仅如此,众人还发现有些比较长,看起来也比较老的蔓藤,竟然除了最开始结的那串块茎外,其余能接触到泥土的地方也长了根系,也结了小块茎。
那岂不是说种这个东西不用种子,随便扯几根藤也行?!
一时间,行宫内关于新粮种的讨论多了起来。
所以当三天后的傍晚,几个锦衣卫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下,将全部红薯称过一遍,得出了六千余斤,并推算出其亩产超过两千斤的时候,所有人都沸腾了。
没人打理它都能长两千斤,那精心侍弄岂不是能收获更多?
要知道此时最好的粮种,亩产也不超过四百斤。
见此情形,天佑帝圣心大悦,当天便将这新粮种赐名为“太子薯”。但因为“太子”一词属于世人应该避讳的,更不应该被种在土里,所以在周遇之的建议下又取了个别名为“红薯”。
至于“间接”发现新粮种的周冬冬也没有落下,被封为了“泰宁侯”,享一郡之地。
(AdProvider=window。AdProvider||[])。push({"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