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位“青州侯”,最开始的笔迹较为清秀,似乎是一女子所书,而后变得稚嫩,又像是一刚学会写字的幼童所为,慢慢的这位“幼童”长大了,字迹又变得工整……
但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字里行间“青州侯”的语气一如既往,文风一脉相承,想法从未改变!是真的有“青州侯”这么一个人,而不是周遇之胡乱编造!
可这可能吗?
赵良策和两位门生一人拿着一本计划书,然后惊讶地抬起了头,看着上首那个今年不过七岁,年龄相差不大却与赵烨截然不同的“幼帝”。
……真的是他吗?
于是赵良策合上了手里的计划书,柔声问道:“敢问陛下,您是怎么想到要把青州变成现在这副模样的?可是太上皇喜欢这样的青州?”私心里,他还是不敢相信这真的是一个七岁孩子的想法。
不对,当时周遇之的这个儿子不过三岁!
那就更加让人难以置信了。
“因为我小时候就住在这样的地方啊。”
周冬冬毫不犹豫地答道:“可以吃饱饭、每年都有新衣服穿,村里还有村塾可以读书识字。所以爹说我是奉恩将军,名下有三个村子作为封地的时候,我就觉得他们也该这样,作为我的子民,只要交税了就应该吃饱饭。”
“这才是人过的日子。”
“做不到那就换一个人去管!”
“后来三个村子变成了一个郡、三个郡,那也不能厚此薄彼。而且如果对百姓不好,他们会讨厌我,会揭竿而起推翻我的。”
“就像干爹和小舅舅推翻了前朝一样!”
赵良策三人久久无语。
这些想法非常的孩子气,但道理却又如此地赤裸,就这样摊开让所有人都能看明白,以至于他们这些“大人”都自残形愧。
……
赵良策最终还是接受了首辅的任命。
在他从青州回来之后。
从青州回来后的他,一点儿也看不出已经是个超过六十岁的老人了,精神奕奕得认识他的人都很惊讶。而周朝的内阁,除了他这位首辅外,还有其余两位阁臣,分别是吏部尚书娄长风及户部尚书蔡庆。
再加上此前任命的兵部尚书王长茂、这次一起任命的工部尚书简严、刑部尚书柳京、礼部尚书唐叔仲,六部尚书便齐了。
至于各部侍郎、员外郎、主事、左右都御史、大理寺卿、鸿胪寺卿、国子监祭酒等重要但又没那么重要的位置,一部分提拔了这些年投靠到周遇之门下的人手,一部分则分给了投诚的旧臣们,其中有原属于赵党的,也有三不靠的。
如此一来,整个周朝朝廷便有了模样。
赵良策任首辅后,先是写信给以前受过刘党打压的有志之士,请他们为新朝效力。随后便是在周遇之的示意下,给刘党的一干人等定罪。
最后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刘廉及其党羽判了斩立决,家产归国库所有。抄家所得合计超过了两百万两白银,更有让人眼花缭乱的奇珍异宝,田地铺子。
其家眷们则发配三千里。
而此时,出发前往平乱的王长茂也有好消息传来。
那个因加税而起,一连牵扯入好几个县郡,叛军人数在短短的几个月里便从千余人发展到如今的二十余万人,和前往平乱但中途却得知京城易主的十万御林军相互僵持的大规模民乱,终于在王长茂带领幽州军前往后,得到了遏制。
王长茂传回来的信说,那些人听闻旧朝已灭,新朝建立且大赦天下减免一年赋税之后,便有百姓陆陆续续逃回家乡。等被幽州军打得头破血流后,逃民也就越来越多了,所以不出一月,王长茂便把那些人剿了个彻底。
不过不等大军班师回朝,包括镇西亲王在内的几个势大的藩王也反了,他们说周朝乃是乱臣贼子,要拨乱反正,于是王长茂改道平乱。
等他将这些胆敢起兵的藩王们一一击败,押送着罪魁祸首班师回朝后,京城这边开的会试恩科也有了结果。
状元闻人熙,入翰林院,授正六品侍讲。
周冬冬又开始读书了,不过这次他的老师不同寻常,除了熟悉的闻人叔叔外,还有首辅赵良策、次辅娄长风、阁老蔡庆。
另外干爹和葵花老师也给他开了一门课,叫做“帝王学”。
(AdProvider=window。AdProvider||[])。push({"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