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妹子是一个极有主意的人。
所以孙祖母还真是有些好奇这个老姐妹来找她拿什么主意。
闻言孙大娘便将自己的来意说了出来,“还不是我那两个孙女大妞和二妞,这一天天的也大了,我正愁着她们的婚事呢。”
“老姐姐,有才他娘,你们知道上个月从京城来的那位傅大人吗?”
孙祖母虽然年纪大了,但上个月发生的大事还是记得的,便道:“知道知道,就是那位看起来二十多岁,叫做傅青的姑娘吧?”
“我们家有喜说她是正二品的官呢,专门领着一些善于算账的女子到各处去查账,对了她们查的都是皇庄,以及那些小侯爷皇帝名下的产业。”
“她们每年都来,只是我们之前不知道。”
“也就是今年傅大人授了官,所以才传扬开了。”
“对对对,我说的就是她!”
孙大娘喜道:“老姐姐,你知道她做的是什么官吗?之前大妞和二妞回来跟我说,这位傅大人觉得她们两个有算账的天赋,问她们要不要去京城学算账,我听得稀里糊涂的,这不就想起老姐姐你来了。”
这个孙祖母就不知道了,她转头看向儿媳妇。
“有才他娘,你知道吗?”
孙母仔细想了想,答道:“……好像是什么‘尚宫’,有喜说‘尚宫’就是‘尚宫局’的头,是一个宫里头的官。”
听到这话,孙大娘有些失落,“她是宫里的啊……”
提到宫里的女子,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些皇后、娘娘们,再一个便是侍候娘娘们的宫女了。宫里的官在她看来就是管着宫女们的官,这样的虽然也是官身,但却是要一辈子住在宫里头的,进去了之后就不能再见家人了。
孙母听完她的话后笑道:“大娘,这你就不知道了,现在宫女可是个好差事呢!”
孙大娘不信,“宫女还能是好差事?”不就是侍候人的嘛,而且还一辈子见不到家人,听说一旦生病就要移到宫外头去,生死由命。
“还真是个好差事。”
孙母作为青州学堂总山长的亲娘,偶尔也会出门交际,便把自己知道的事说了出来,“前朝的时候,每到朝廷遴选宫女,家家户户都要把自己的女儿藏起来。因为一旦被选中,那就一辈子都见不到自己的女儿了,跟卖女儿没差别。”
“但现在不一样了!”
“我们的小侯爷皇帝登基后,先是放出了三千名宫女,允许她们回家嫁人,然后又下了圣旨,说以后宫女无品级的二十岁出宫,有品级的二十五岁出宫。”
“虽然二十岁大了些,但入宫学过规矩啊,而且每个月还有月钱,攒到出宫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富贵人家嫁不到,但寻常人家还是喜欢这样的儿媳妇的。而且二十岁也不算太大,不是有个说法叫做‘女大三抱金砖’嘛,配十六七岁的男娃正正好。”
“更别说那些有品级的了,在宫里那样的地方,有品级的宫女要么是有真本事,要么便是后头有人帮扶,这样的女孩子娶进家门,跟娶了座金山银山也没区别了!”
“还有这样的事?!”
孙大娘惊讶了,“真的二十岁就能出宫?!”
“真的真的!”孙母笑道:“每年的三月初三,便是她们出宫的日子。我听从京城回来的人说啊,这几年每到了这个日子,宫门外头就围满了人,都是接家里的女孩儿们出宫的,有的媒人都在家里等着了。”
“另外为了不让骨肉分离,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宫里还允许她们见家人,只需要提前几日递个信上去就行,真真是皇恩浩荡。”
而且说这事的人还小声地告诉她,说不单单是宫女,那些太监们也有恩典。不过做宫女是几年的事,太监则是一辈子的事,除了皇宫那些人也没处去了,而且太上皇又是那样的一个情况,那人也不敢多说。
但即便是这样,也让孙母惊讶万分了。
现在见婆婆和孙大娘好奇此事,她便都说了出来,“……所以说啊,现在入宫做宫女还真是个不错的差事。六七岁入宫,学一段时间规矩后便去尚宫局、尚衣局这些地方当差,学做首饰或者衣裳,等到了年纪便出宫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