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前一天晚上,刘备拉着张昀,把之前的谋划又给简雍说了一遍。
简雍听完,目光诧异地在刘备与张昀脸上来回扫视!
刘备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轻咳一声:“咳,宪和,这事儿就拜托你了。”
简雍躬身领命。
其实他也不是对忽悠公孙瓒有什么意见,毕竟这些年跟着刘备东奔西走,挑拨离间、夸大其词的话都是挂在嘴边的。
只是没想到一向仁厚的刘备,居然也会编出“汝母婢也”
这种刻薄的话,更别说用来骂公孙瓒这位“老大哥”
了。
他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这话肯定是张昀教的。
刘备这辈子,估计都没把这三个字连起来说过,更别提写下来了。
简雍只觉得心中五味杂陈。
既觉得好哥们成熟了,懂得上手段了,又觉得好哥们学坏了……
不过既然是刘备的决定,他自然也不会表达什么异议。
而且他能看得出这么做的好处,毕竟己方军中都是什么成分,他也是门清。
简雍不由得暗自寻思,等见了公孙瓒,还要再把袁术的狂妄添油加醋一番。
事实上,他也觉得这些确实像袁公路会说的话,因此对自己之后的“添油加醋”
,那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安排好这些,刘备便决定择日率军南下广陵。
出兵当天,除了陶谦本人因身体不适,没有出面。
自别驾糜竺以下,徐州群僚、世族耆老、名士豪杰尽数聚于南门外。
旌旗猎猎,鼓角相闻,场面之盛大,让张昀不由感慨,自家主公这段时间真是没白混。
等刘备应酬了一圈回来时,身边还跟着一位陌生的中年文士。
此人面容消瘦,年近不惑,穿着素色儒衫,气质温和谦逊。
不待张昀发问,刘备已含笑引荐:“允昭,这位乃是康成先生(郑玄)的弟子,北海孙乾、孙公佑。
前几日在康成先生处,公佑有感于我军安民之志,决意相随,今日便随我军一起南下。”
然后又对着孙乾介绍道:“公佑,这位便是我和你提过的张允昭。”
张昀听罢心里一动。
在原本的轨迹中,孙乾是等刘备当上徐州牧后才被郑玄举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