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这场战前军议开了半个多时辰,张昀始终未发一言。
刘备在和众人探讨的时候,目光时常似不经意般扫过张昀,却见他始终静坐凝思,毫无开口之意。
眼看着军议已近尾声,他终于还是忍不住问道:“允昭,你可有什么想说的?”
张昀正专心听着呢,没成想刘备突然点名,他有些疑惑地抬起头,看向刘备。
老刘你怎么回事?
我不是早跟你说过我不懂行军打仗吗?
你这会儿问我作甚?
诚心看我出丑?
不过张昀当然没有就这么怼回去,而是斟酌着开口:“昀对军略一道,实在是所知不多……”
话音未落,帐内几人的额角都快绷出三道黑线了。
尤其是刘备更是在心里暗自叹气:
这允昭什么都好,就是太过谦虚!
先前在徐州城外帮国让(田豫)定计,还有在射阳的时候分析袁术进兵路线,哪次不是头头是道?
这还叫不懂军略?
公佑和宪和那才叫不懂军略!
(孙乾简雍:首先我没有得罪任何人!
)
就算是说的不对,此时帐里都是自家人,难不成还能笑话他?
关羽和赵云在心中,也觉得张昀有些谦逊过甚了。
张昀没察觉众人的腹诽,接着说道:“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可如今敌情尚不明朗……”
“其兵数几何?士气盛衰?统兵者何人?秉性如何?惯用何策?皆是两眼一抹黑,昀实在难下妄断。”
“至于有关守城的诸多安排,主公与关、赵二位将军部署甚是妥当,以昀观之,未察有何处疏漏。”
他略作停顿,似是又想到了什么。
“唯有一虑,若敌军久攻坚城不下,或生穿凿地道、潜袭夺门之念。
可于城墙内侧每隔一段距离便埋设陶瓮,瓮口蒙皮后遣耳力聪敏者昼夜伏瓮监听。
若敌于地下掘土,声音透瓮可闻,便可早作应对,破其穴攻。”
言罢,他又补充了一句:“此策方才未及讨论,想是因敌踪初现,穴攻非迫在眉睫。
诸位成竹在胸,洞悉百端,昀自是不敢班门弄斧,贻笑方家。”
这话一出,刘备和关羽不禁面面相觑,凭借着多年的默契,在眼神中传递着信息。
二弟,你想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