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刘备等人押著俘虏下山,韩当心下大喜。
“明公破贼而归了。”
“看来此番桑葚是吃的够够得了。”
张飞苦笑:“上山时,都说著要把桑葚吃个够。可真到了这,就没人有心思吃桑葚了。”
“不过么,这一仗打的著实漂亮,直捣虎穴,那杀得爽啊,哈哈哈。”
“俺跟大兄联手破贼,把那贼首砍得遍体鳞伤。”
韩当笑道:“走,回乡中与我等好好讲讲。”
韩浩也点头道:“正是,明公助我等山中小县破了大贼,未来数年內这些贼人都不敢再回来了。”
“韩某自当为诸位接风洗尘。”
“走!”
职县。
听闻汉军捣毁了山贼老巢,县中百姓无不单食壶浆。
韩浩为他引荐了县令、县尉以及三老豪杰。
县令名为杜阳,其实这人就是韩浩的舅舅。
听闻刘备解决了山贼,还不索要出兵费,杜阳高兴的连忙令人生火造饭,大摆宴席。
职县小小的厅堂,此刻灯火煌煌,人声鼎沸。
“恭贺刘司马一一!”
“大破王屋山中的贼匪,扬我汉军威名,除我县大患,刘司马真乃国之柱石也!”
“来来来,乡野粗酿,莫要嫌弃,还望司马满饮此樽!”
乡中三老、豪户富绅团团围坐,漆盘里堆叠著鸡豚鱼腥,玉樽中倾满浊酒。
溢美之词裹看浓烈的恭维扑面而来,张飞和简雍已被灌了几大杯,粗獷的笑声响亮堂中。
汉代的酒器种类多得让人眼繚乱。
由於社会等级森严,实际上不同人群使用的酒器是有区別的。
例如最常见的由漆器製造的羽觴,上面会写看君幸酒,这就是风流儒雅的文人经常所用。
玉制的后杯和西域的白玉杯这些皇家所用的酒器,则已经接近现代酒器的雏形。
寻常老百姓用陶製的大碗喝也很常见。
张飞就喜欢抱著酒罈狂饮,关羽拉都拉不住。
刘备看著哥几个狂放的姿態,不由得苦笑。
“备这些部下多是边塞武人出身,不懂礼数,冒昧了。”
杜阳笑道:“司马说的哪里话,若无诸君,小县安得太平?”
“来啊,再给壮士们上酒。”
韩浩被几个三老拽著盘问带来的財物怎么分配,他僵坐在角落一隅,少年脸上维持著勉强的礼数。
目光却如受困的鹰,在人群缝隙中偶尔警向主座上的刘备。
刘备端坐主位,新换了一身玄色深衣,却掩不住眉宇间深深的疲惫。
酒宴文化对於性子刚烈的年轻人来说,其实是很麻烦的一件事儿。
酒宴的背后是利益交换和人情往来。
刘备脸上掛著温和浅淡的笑意,眼神清亮,如平湖静波,对於每一句奉承,都微微頜首,举杯回应,唇边弧度恰当,不多一分,不少一分,温文尔雅。
“备不过尽绵薄,赖將士用命,乡梓襄助。此胜,乃职县黎庶之胜。”
席至中酣,气氛愈发绅熟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