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笔下小说>窗外享乐——录音的心灵史>浪漫是心能到达的那个地方

浪漫是心能到达的那个地方(第1页)

浪漫,是心能到达的那个地方

记得当年在课堂上听外国文学,说《呼啸山庄》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作,有点不以为然。特别是读外国文学出版社版的《呼啸山庄》,对书中的版画插图印象深刻。尤其是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挖坟的画面,阴森可怖。多年后才明白,能把爱写成如此,不是浪漫主义又是什么?

曾经结识过两位法国的朋友,他俩都很喜欢欧洲古典音乐。其中一位推荐我听布克斯特胡德的《耶稣的肢体》,我后来很喜欢这部作品。记得有一次跟他聊天,我问他,都说法国人浪漫,那究竟什么是浪漫。他说,你的心所能到达的那个地方。这话说得有点绕。但细想,有理。以这个角度看,所有艺术,本质都是浪漫的。

所以,浪漫主义音乐,是一个特定意义上的说法。难有形态上的划定,也难有年代上的界线。有一说,浪漫主义音乐的特质——区别其他主义其他时代的音乐的——是梦幻。梦幻没有时间之分。做梦,做美梦,是人类的永恒。

似乎舒伯特可以算作浪漫主义音乐的鼻祖。这么说,是因为他的音乐大都与梦境有关。二十多年前读傅雷先生翻译一位法国人写的《论舒伯特》,其中这么几段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舒伯特虽则温婉亲切,但很胆小,不容易倾吐真情。在他的快活与机智中间始终保留一部分心事,那就是他不断追求的幻梦……

他心灵深处有抑郁的念头,有悲哀,有绝望,甚至有种悲剧的成分。这颗高尚、纯洁、富于理想的灵魂不能以现世的幸福为满足;就因为此,他有一种向往“他世界”的惆怅,使他所有的感情都染上特殊的色调。

他对于人间的幸福所抱的洒脱的态度,的确有悲剧意味……

纯粹的浪漫气息是从舒伯特开始的,比如渴求梦境,逃避现实世界,遁入另一个能安慰我们拯救我们的天地:这种种需要是一切伟大的浪漫派所共有的,可不是贝多芬的。……我们不妨重复说一遍:贝多芬缺少某种诗意,某种烦恼,某种惆怅。一切情感方面的伟大,贝多芬应有尽有。但另有一种想象方面的伟大,或者说一种幻想的特质,使舒伯特超过贝多芬。

后面部分里有段文字让我沮丧:

贝多芬是个伟大的孤独者……舒伯特却不断地向自然屈服,而不会建造“观念”来拯救自己。他的牺牲自有一种动人肺腑的肉的伟大,而非予人以信仰与勇气的灵的伟大。那是贫穷的伟大,宽恕的伟大,怜悯的伟大。他是堕入浩劫的可怜的阿特拉斯。

舒伯特音乐里占着突出分量的歌曲(六百多首艺术歌曲)我听过的很少,除了三大“声乐套曲”外只零零散散地听过一些,很喜欢的也不多。

我喜欢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最后的三首,特别是那首960。还有664、894等。还喜欢他的一些篇幅短小的钢琴曲,如946、即兴曲899、935、“流浪者幻想曲”760、“音乐的瞬间”780等。喜欢他的弦乐四重奏、弦乐五重奏、钢琴弦乐五重奏等室内乐作品。“大作品”喜欢第八、第九“伟大”交响曲,以及降E大调弥撒950。舒伯特写的弥撒非常好听。

舒伯特的音乐里,总有些光怪陆离的东西,非现实的、超现实的,也有很多亲切暖人的东西。当然,还有一些阴暗晦涩的东西。

舒伯特的“伟大”交响曲,是坚守着古典主义大门的作品,那么出了这扇门,就是满世界的浪漫主义了。可是如果以“梦境”作为衡量浪漫主义的一个标杆,似乎符合的不是很多,倒是一片丰富的旋律的海洋**之后,很快就到晚期浪漫主义了。

说到音乐上的浪漫主义,法国人写的音乐自然免不了会被提起。

最喜欢拉威尔的G大调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柔板,很慢。一阵喧嚣躁动疯癫之后,音乐进入了第二乐章——世间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人间的声色犬马销魂蚀骨,以及人生的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但灵魂,依然可以孤傲,可以高洁。看遍人间繁华,阅尽人世沧桑。虽然孤寂,虽然也时有落魄与彷徨,但终是不该沉溺与同流。钢琴超然于乐队之上,漫无目的地行进游走。乐句的节奏时而与乐队脱节,自由即兴飘然;时而又回到乐队中,或与乐队交融,或浮现于乐队之上。

记得多年前有一回,雪枫拉我去欧阳江河家听音乐,到他家时正赶上在放杜普蕾拉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一曲终了,沉默片刻,江河斩钉截铁地说道,在杜普蕾录制了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之后,应该立法不允许其他任何演奏家再录此作品!意大利钢琴家米凯兰吉利(ArturoBeiMigeli,1920—1995)1957年录制的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EMICDC749326-2),是这部作品的最佳演绎!唯一的绝对的演绎!也是属于江河说的“应该立法不允许其他任何演奏家再录此作品”的演绎之列。

听米凯兰吉利弹奏这段音乐,能体会到其指触在强弱与虚实之间自如的变幻,能感觉到节奏的顿挫与流畅难以捉摸。技巧的运用全然化境,演绎登峰造极!而浮游在这登峰造极的钢琴技艺之上的,是他的魂魄。

这个录音后来被EMI公司多次再版——“世纪伟大录音”系列(EMI72435672582),“大师——最伟大的演绎”系列(EMI08528025)都收入了这个演绎。如今,当年EMI德国首版的这张唱片,二手已经卖过了500元,英国版卖过了300元,荷兰版卖过了130元。不过若是家中音响设备低档(人民币10万以内)的话,花60元不到即可享受米凯兰吉利的这个录音(再版的唱片便宜)。

有一阵子疯买拉威尔这部作品的唱片,哈斯、拉罗查、弗朗索瓦、阿格里奇、齐默尔曼,等等。米凯兰吉利弹的其他版本更是绝不放过。后来觉得,其他版本都可以不听。这部作品只需要听米凯兰吉利弹的;而且只需要听EMI1957年录制的录音室版本。虽然我还听过一个米凯兰吉利在东京的音乐会实况录音,如果问我有哪段音乐能让人有“春光旖旎”的画面感,那我的回答肯定是圣桑的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第一次听这部作品,是以色列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拉的。巴伦博伊姆指挥巴黎管弦乐团协奏(DG445549-2)。这是我喜欢的帕尔曼的几张唱片中的一张。其他还有他拉的威尼亚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小泽征尔指挥)等。

帕尔曼的琴声太美了,几乎可以用“美艳”来形容。掺杂着太多的情感,倒是抢了“春光”的风头。但这是他的独特之处。他的琴音很容易分辨。他演奏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能把你的心揉碎了。所以我更喜欢“不动声色”的演绎,如英年早逝的菲拉斯。就连以揉指见长的弗朗切斯卡蒂,拉得也只能算作柔美。但那种琴音,那种音色,我听得心情松弛、愉悦,感觉景色赏心悦目。

没想到会那么喜欢圣桑的歌剧《参孙与达利拉》。法国歌剧,大歌剧,轻歌剧,应该是可以与德国歌剧、意大利歌剧、俄罗斯歌剧等平起平坐,成为西洋歌剧一支的。只是我听过的不多,算得上喜欢的,只有比才的《卡门》和这部《参孙与达利拉》。

细细想来,这部法国歌剧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作品中的“法国元素”,而是这段圣经故事以及所涉及的古希腊罗马的风物和情怀。《圣经》里大力士参孙与美女达利拉的故事,一直是西洋艺术——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的题材,我也深深着迷。以这个故事为题材的歌剧,我只知道有两部:亨德尔的《参孙》和圣桑的这部《参孙与达利拉》。都很好听!都是我很喜欢的歌剧!

法国大歌剧的突出之处,是有和声华丽、旋律激昂、气势宏大的合唱。而《参孙与达利拉》中的合唱,除此之外还有着浓郁的异域风情。和威尔第《阿依达》中描绘尼罗河畔古埃及风情的音乐,有异曲同工之美妙。最让我着迷的,是第二幕一开始达利拉与父亲的唱段,以及后面那段最动人也是最著名的达利拉的唱段“myheartopenstoyourvoiceasflowersopenstodawn’skisses!”和其后她与参孙的对唱。

书友推荐:全家桶伏特加与曼特宁红颜政道人生如局娱乐圈的曹贼四方极爱只想当侯爷,奈何妻妾想打天下继女调教手册(H)端庄美艳教师妈妈的沉沦无绿修改版人间政道长安春在言情文里撩直男男主【快穿/np】一屋暗灯租赁系统:我被女神们哄抢!被健身房教练秘密调教后债务偿还系统影视大世界之美女如云婚后心动:凌总追妻有点甜配种(1V1,SC)美母的诱惑
书友收藏:重生少年猎美赛博经纪人神豪的后宫日常我在三国当混蛋我丰乳肥臀的瑜伽教练母亲和保守的翘臀长腿女友被得到催眠APP的猥琐大叔调教成了专属肉便器我的人渣指导系统(加料版)母上攻略豪乳老师刘艳父债子偿斗破之淫荡任务掌中的美母穿越影视万界之征服我的冷艳教师美母和明星校花女友变成同学们的性奴竟是一个熊孩子的策划原来,她们才是主角(加料版)无限之生化崛起堕落的冷艳剑仙娘亲(大夏芳华)逆子难防(母上攻略同人)高冷的丝袜女总裁妈妈被混混同学屈辱玩弄恶魔大导演人妻调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