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有效的聆听,耐心、虚心和主动地听对方的讲话,更易赢得别人的好感,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被他人倾听。一般来讲,倾听能掩饰知识、语言的缺陷,能加深对对方说话的理解,也能有思考问题的时间。大学生要了解倾听的重要性,也要提高倾听的艺术。在谈话中要积极反馈,鼓励对方讲下去。可以请对方把重要之处谈详细一点,或用简单的赞同、复述、评论、接话等方法引导他讲下去。聆听对方的话语,观察对方讲话的表情、分析对方讲话的意图,以示对交往对象的尊重。不要做无关的动作,如心不在焉、东张西望、不时看手表、目光游移不定等;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话题,也不要时时插话影响他人的谈话思路,更不要没弄清谈话的实质就断然下结论。这些既影响对方讲话的兴趣,又是一种非常失礼的行为。
2。赞美的艺术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和尊重。”赞美可以滋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使人享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赞美的主要方法有:
(1)直接赞美。可以开门见山,比如说:“你很棒!”“你是最优秀的!”
(2)间接赞美。用比较含蓄的方式表达你的赞美之意。比如说:“我们这个项目,如果没有小张参与,简直不可想象!”“你那个创意,让我想一年也想不出来。”
(3)认可式赞美。接纳对方的某种看法,用于回应对方的意见、建议或者见解,比如说:“是的”“对的”“您的观点非常正确”“您真是行家”,等等。
当然,赞美要有真情实感。赞美时,真诚是必需的,让人觉得虚假,就是嘲讽了。
3。批评的艺术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善意的批评在朋友间是必不可少的,使人感到你对他的真诚爱护,也有利于推进人际交往的深度。批评的艺术是建立在知人、理解人的基础上的。如何使对方诚心接受批评呢?我们需要做到:
(1)对事不对人。批评时切忌贬低对方的人格。
(2)不全盘否定。从赞扬入手,刺激对方朝着既定目标努力,从而克服缺点。无论你怎样注意方式的温和,要想别人承认自己的错误或不足,都意味着别人要忍受某种程度的自我否定。但是,这种自我否定的威胁可以被诚挚的称赞或感谢所带来的愉快情绪所冲淡甚至抵消。
(3)批评时尽量面带笑意,使对方保住面子,同时注意场合,以友好的方式进行。
(4)批评前先提到自己的错误。被批评者在批评者面前常会有一种错觉,似乎批评者是在用批评显示他的优越。如果我们先提到自己的不足,可以明显弱化人们的这种意识,使人们更容易接受批评。
(5)间接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错误。人们不能轻易承认自己不足的根本心理障碍,是对自我遭到否定的恐惧。如果我们不直接批评,而是暗示,则可以使人避免自我否定的恐惧,从而使人顺利接受批评,而且让别人保住了面子。
4。拒绝的艺术
在交往的过程中,大学生应当互相帮助,特别是在朋友有困难或有求于你时,更应当鼎力相助。但是有时实在帮不了,应当如何拒绝呢?
(1)态度要诚恳。首先应表示对对方的理解,然后再说明自己实在无法帮忙的理由。不能草率地生硬拒绝,否则,既会使对方扫兴,还可能使对方认为你不想帮忙,进而影响到以后的交往。
(2)先肯定,后拒绝。对于勉为其难的事,可以先肯定对方的意见和人格,然后再委婉地拒绝。这样可以使对方先进入良好的情绪状态,进而使用一种积极的心态看待随即到来的拒绝,而不会往不好的方面考虑。
(3)拒绝要委婉。在拒绝时要使用“抱歉”“对不起”等词汇,以表示自己的歉意和诚恳,同时也使拒绝更委婉,容易让人接受,而不能说些很生硬的话使人下不来台。
5。自嘲的艺术
自嘲是缺乏自信者不敢使用的技术,因为它要你自己骂自己,也就是要拿自身的失误、不足甚至生理缺陷来“开涮”,对丑处、羞处不予遮掩、躲避,反而把它放大、夸张、剖析,然后巧妙地引申发挥、自圆其说,博得一笑。没有豁达、乐观、超脱、调侃的心态和胸怀,是无法做到的。自嘲谁也不伤害,最为安全。你可用它来活跃谈话气氛,消除紧张,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在尴尬中自找台阶,保住面子;在特别情形下含沙射影,刺一刺无理取闹的小人。用幽默去调侃自己的缺陷和不足,缺陷和不足就会显得微不足道,他人也会愉快地接纳你。恰当地运用自嘲法应具有一定的幽默感。幽默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同样需要后天有意识地培养。可以通过平时经常看些幽默、笑话之类的小故事,或者听听相声,背些精彩的,有空在朋友面前讲讲,讲多了你就会随机应变,自由发挥,也就能把握幽默技巧,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6。适当地自我表露
在交往中适当地提高自己的“透明度”,进行适当地自我表露,让同学了解自己,信任自己。要想与别人成为知心朋友,就必须恰当、适时地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想法。研究发现,太多或太少的自我表露都不利于人际交往。一个从不自我表露的人不可能与他人建立密切的关系,但是,总是向别人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的人,会被他人看作适应不良的自我中心主义者。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表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家认为,理想的自我表露是对少数亲密的朋友做较多的自我表露,而对一般朋友和其他人做中等程度的表露。随着信任和接纳程度的提高,交往双方会越来越多表露自己。自我表露由浅到深大致可分为四个水平:第一,是兴趣爱好方面,比如饮食习惯、偏好;第二是态度,如对人、对事、对政府的看法和评价;第三是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比如自己的自卑情绪,和家人的关系;第四是隐私方面,比如个体的性经验,个体不为社会接受的一些想法和行为。
(三)优化个性,让自我走向新的彼岸
个性是影响人际交往最重要的因素。大学生在选择朋友时首先考虑的是个性品质。不良的个性表现会严重影响人际交往。因此,为了改善人际交往,应努力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1。自信
自信能使人交往主动积极,表现从容不迫,落落大方。自信源自正确的自我认知,既不无缘由地孤芳自赏,也不自暴自弃,而是正确认识自己,扬长避短。每个人都应当看到自己的长处,培养起自信心,相信自己会处理好人际关系,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2。热情
卡内基在《积极人生》中说过:“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很多,而居于这些因素之首的就是热情”。没有热情,不论有什么能力都发挥不出来。一个热情的人在人群中就像磁石一样往往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容易成为交往的核心。
3。真诚
真诚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纽带与桥梁,只有这样才能使交往维持发展。只有在交往中真诚相待,用自己的真心换取他人的真心,才能满足双方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才能获得相互的理解和信任,使人际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