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流动大篷车要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意识,以农民需不需要、欢不欢迎、满不满意作为衡量服务质量的标准,要随车设置意见箱,收集群众的意见,同时要开展流动服务满意度调查,接受群众的评价。
(5)流动大篷车的考核指标包括:
①观众对演出的满意度。
②演出频率及覆盖率。
2。流动图书馆:够得着的书房
衢州市流动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包括辖区内偏远地区或不便于使用图书馆的人群,重点是偏远农村农民、留守儿童、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
(1)流动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包括:
①提供文献资源借阅服务。
②开展公益性讲座与咨询。
③举办展览。
④科技电影播放。
(2)流动图书馆的服务流程(如图6-2、图6-3所示):
图6-2流动图书馆服务流程图
图6-3图书馆流通点(分馆)设立流程图
(3)流动图书馆的服务要求:
①开展流动图书馆服务的工作人员应具有一定的业务水平和文化水平,经图书馆有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后方能从事咨询工作,同时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
②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均应购置一台流动图书馆服务专用车,要求车厢内除服务空间(包括书柜、柜台等)外,还有工作人员洗手间,车内装有荧光灯、通风设备和电扇等,并可自行充电。配备一台手提电脑并装有图书馆管理软件,能实时上网。
③具备开展流动图书馆服务的场地设施,每个流通点要求有30平方米以上的独立图书室和1名专门管理人员,送文献资源500种以上,并更新补充。现场借阅点陈列文献资源1000种以上。为不便于使用图书馆的群体人员送书上门年不少于12次。
3。流动文化馆:欢乐的播种机
(1)流动文化馆的服务内容包括:
①开展文化艺术辅导和培训。一是指导创办文艺团队,二是建立辅导基地(示范点),三是举办培训班。
②开展城乡群众文化活动。一是送文化下乡,二是引文化进城。
③举办公益性展览展示活动。市、县文化馆每年举办展览次数分别不低于15、10次。
④指导群众文艺作品创作。以名师带徒、名家传艺和专业帮业余等形式,开展流动文化走亲、结亲活动,实现每位专家和业务干部“带出一个骨干、抓出一件作品、赛出一件奖品”的目标。
⑤开展数字文化馆服务。推进“数字展厅”“数字培训”“数字报刊”等流动文化服务项目。
⑥开展农民工文化服务。一是编发《民工文化报》;二是发展“民工文化俱乐部”。
(2)流动文化馆的服务流程(如图6-4所示):
图6-4流动文化馆服务流程图
(3)流动文化馆的服务要求为:
①市、县文化馆要配备各门类专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流动文化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级别不限,每年接受专业知识和业务培训不少于12学时。
②坚持下基层制度,市、县文化馆业务人员每年下农村和基层培训、辅导、调研的人均时间均不少于80天。
③落实流动文化服务设施,市本级及每个县(市、区)均要统筹配置流动文化馆服务专用车一辆,并配备灯光、音响等相关设备,确保设施设备完好,正常使用。
④建立流动文化馆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年初制订流动文化服务工作计划,年终做好年度服务工作总结评价。
⑤流动文化服务要立足基层,突出送、种、秀相结合,内容要积极健康,形式要丰富多样,要符合时代背景,满足群众需求,弘扬主流文化。
⑥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时,要在醒目位置设置公示牌,公示信息包括各项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及组织辅导者等,设立咨询服务窗口,解答群众关于文化政策、文化活动等问题的提问。
⑦建立流动文化服务档案,每次服务都要有完整的活动记录和台账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音文件等,并做好存档保留。
⑧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流动文化服务,加强与各县(市、区)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以及社会团体等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凝聚流动文化服务的工作合力。
(4)流动文化馆的考核指标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