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刘起军,孙岳兵。试论社会转型时期公民文化权益保障。湖南社会科学,2006(6)。
〔33〕范思凯。公共权力转型期的政府公共服务。理论探索,2009(1)。
〔34〕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红旗文稿,2010(15-17)。
〔35〕王京生。努力促进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特区实践与理论,2002(9)。
〔36〕启瑄。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红旗文稿,2012(5)。
〔37〕桂佳。从文化的角度看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本土化建设。天水行政学院报,2007(5)。
〔38〕徐剑梅。英国审计署担当独特角色。瞭望,2004(29)。
〔39〕高小平,等。美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践与启示。中国行政管理,2008(9)。
〔40〕袁娟,沙磊。美国和日本政府绩效评估相关法律比较研究。行政与法,2009(10)。
〔41〕杨团。探索“第四域”。学海,2004(4)。
〔42〕吴松。日本政府政策评价制度与科技政策绩效评价浅析。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7(7)。
〔43〕徐家林。人文发展与文化权利。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5)。
〔44〕莫伟民。从尼采的“人之死”到福柯的“上帝之死”。哲学研究,1994(3)。
〔45〕袁祖社。“公共性”的价值信念及其文化理想。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1)。
〔46〕任剑涛。公共与公共性:一个概念辨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6)。
〔47〕王乐夫,陈干全。公共性:公共管理研究的基础与核心。社会科学,2003(4)。
〔48〕马海涛,龙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财税政策支持——基于原理、制约和路径的分析。铜陵学院学报,2007(6)。
〔49〕韩军。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党政干部论坛,2008(1)。
〔50〕孔令玉。我国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研究综述。四川图书馆学报,2009(1)。
〔51〕郑杭生。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2)。
〔52〕刘丽华,等。论服务型政府的有限性与非营利组织的补充作用。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5(1)。
〔53〕王名。民间组织的发展及通向公民社会的道路。中国民间组织30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54〕杨立青。社会文化组织与公共文化服务。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2)。
〔55〕田凯。西方非营利组织理论述评。中国行政管理,2003(6)。
〔56〕陈振明。当代西方政府改革与治理中常用的市场化工具。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5(2)。
〔57〕宋世明。工业化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启示。政治学研究,2000(2)。
〔58〕牛耕耘。事业单位社会化问题探析。行政人事管理,2000(6)。
〔59〕PaulA。GraretStevens,TheAssessment:FinandManagingPublicServices,OxfordReviewofEicPolicy,Vol。19,No。2,Sunner,2003。
〔60〕DerekSimonsandStevenF。DaioivesonCulturalIndicators:ARevieilationofCulturalIndicatorsUsedis,November2006,p。1。
〔61〕IioiosdCultureAgencies(IFACCA),D’ArtReportistidicatorsforArtsPolie2005,pp。8-9。
〔62〕PaulA。SamuelsoheoryofPubliditure。ReviewofEidStatistiber),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