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笔下小说>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第2版)>第一 采访活动的历史演变

第一 采访活动的历史演变(第2页)

1835年,世界上第一家通讯社——法国的“哈瓦斯通讯社”成立,带动了记者采访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之后,1848年“美联社”在芝加哥成立,1849年德国“沃尔夫通讯社”成立,1850年英国的“路透社”成立。由于通讯社具有“新闻采集托拉斯”的特性,各地记者的采访活动构成庞大的新闻采集系统,因而可以提供大量的内容广泛的新闻。

(2)飞跃发展时期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20年代,报纸、通讯社新闻业务形成世界性格局;电讯新闻诞生,促使记者采访报道进入飞跃发展时期,新闻采访不断探索自身的规律。

这一时期,报道形式、新闻文体形成一定风格;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准确的报道原则得以确立;新闻五要素、导语写作、倒金字塔结构等新闻写作要领在电讯新闻的带动下得到确认;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新闻是事实的报道等报道规则逐步明确起来;报刊的言论与客观报道逐步分开;新闻语言也逐步趋向于简洁、明白;报道方式也越来越多地采用直截了当的方式。这一切变化和发展对记者的采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记者的采访活动伴随着电讯新闻的出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及至19世纪40年代末,沃尔夫通讯社、哈瓦斯通讯社先后尝试用电报发送新闻,从此引发了电讯新闻的诞生。

电讯新闻的诞生使记者的采访速度、报道方式发生了戏剧性变化。由于当时电报业务因各种原因时而发生中断,记者必须以最简洁的语言、最直接的方式报道新闻。因此,便提出了导语写作必须包含新闻五要素的“定律”,导致了倒金字塔结构的形成,奠定了新闻文体及写作风格的形成。

此外,由于通讯社向许许多多的报纸提供新闻,为了让更多的报纸采用它的新闻,通讯社向记者提出采写新闻力求客观,不掺进个人的意见,不偏袒任何一方。因为当时许多报纸有政党色彩、政治倾向性很强,报纸内容充满了形形色色的政治意见,通讯社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例如:1856年美联社驻华盛顿记者劳伦斯·戈布赖特曾这样阐明这一原则:我的职务是传送事实。我接到的指示不允许我发表任何评论。我写的报道是送给各种政治态度的报纸的。因而,我只报道我认为是正当的新闻,而且力求真实和不偏不倚。后来通讯社这种报道新闻的观点也被报纸所接受。报纸的意见逐步同新闻分开,意见发表在社论版,采用不署名形式。读者、特约撰稿人、专栏作家发表的意见采取署名形式,登在社论对页的专栏版。记者采写的消息以报道事实为主,新闻中尽可能避免发表意见。随着实践经验积累,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便得到了确立。

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的发展,对记者的新闻采访活动提供了科学技术条件。蒸汽印刷机、双面印刷机、自动排版机、新闻摄影等技术的发明改善了报纸排版、印刷程序,提高了版面效果;电报的发明加快了新闻的传递;交通业的发展加快了报纸发行。可以说,在工业化时代,是报纸、通讯社记者大显身手的时代。值得特别提及的是,在工业化时代,无产阶级记者的新闻活动揭开了新闻事业发展历史的崭新一页。1848年6月1日,马克思主办的《新莱茵报》在欧洲革命**中诞生了。马克思、恩格斯、卢森堡、李卜克内西等革命先导的新闻实践活动,为无产阶级记者树立了光辉典范。

在工业化时代,记者的采访活动由巩固提高上升到飞跃发展,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演变。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大体在19世纪中期完成。现代记者采访活动的发展演变恰好与这一时期同步。

(3)激烈竞争时期

20世纪20年代,广播诞生;20世纪30年代,电视诞生。从此,记者采访迎来了电子化时代。

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四大传媒形成了相互并存、相互竞争的新格局;记者采访活动蒙上了激烈竞争色彩,电视记者的采访后来居上,格外引人注目。在四大传媒激烈竞争时期,现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技术的发展,使记者采访活动发生了戏剧性变化。

这一时期记者采访活动有两个特点:一是利用新技术手段,加速新闻采访节奏;二是发挥各自优势,向采访报道的深度广度拓展。

20世纪20年代,报纸的繁荣已毋庸置疑;通讯社业务遍及整个世界;以美国卢斯·哈登在1923年创办的《时代》周刊为代表的新闻杂志相继问世;新闻文摘、画刊纷纷出笼。一时间,文字记者汇成浩浩****的采访队伍占领世界新闻传播的阵地。然而,正当文字记者称雄天下的时刻,广播记者伴随着无线电广播的发展应运而生。

1920年11月,美国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在匹兹堡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KDKA,它的创办标志着广播媒介的诞生。

开创初期的广播令世人欣喜若狂,广播中传出奇妙的音乐和歌声。因而,广播被人们视为娱乐工具。当时,通讯社、报界记者的采访活动自然而然独领**。

虽然无线电广播事业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初,但是广播记者采访活动却是在数十年后才开始的。原因在于初创时期的广播被看成是娱乐消遣的工具,早期的口播新闻仅仅是从报纸、通讯社那里转发的简明新闻。随着广播事业的不断完善,广播自己采集新闻的愿望呼之欲出。以美国为例,1932年,NBC和CBS成功报道了总统竞选活动。广告商开始把目光转向广播,报纸收入明显下降。为了抵制广播的挑战,美国报刊人发行协会决定不再向广播提供新闻,美联社、合众社和国际社也作出相应决定。报界和通讯社采取的行动迫使NBC和CBS于1933年秋天开始自己组织力量采集新闻。

1936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在英国伦敦市郊的亚历山大宫开播。1939年4月30日,美国纽约世界博览会展出电视机,罗斯福总统在电视上发表讲话。电视机进入家庭,电视大面积传播已经指日可待。不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迫使电视发展进入“冷冻”时期。战后,电视“复苏”。美国、英国、法国、苏联、日本等国家先后开办了电视广播。1946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将黑白电视机投放市场,电视机进入家庭,电视广播有了收看群体。1954年,美国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1960年,日本播出彩色电视节目。1967年,英、法、苏、联邦德国相继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随着电视的崛起,电视记者的采访活动开始起步。

20世纪40年代中期,电视新闻仅仅是新闻电影纪录片和广播新闻的结合物。当时的电视记者只不过是从报纸、电影系统请来的摄影师。电视新闻摄影组通常由2~3人组成,使用几百公斤重的设备。电视新闻报道方式采取“分割式”剪接方法。先出字幕,再出图像,然后配上声音解说。尽管设备沉重,电视记者仍然拍下了一些持续发生的事件和预知的新闻,如灾难、战争、奠基典礼、选美比赛、体育比赛、军事演习、总统竞选等。这些报道弥补了广播和报纸的不足。一个真实的画面往往胜过一组报纸图片,胜过一千字的文字报道。

经过数十年摸索,电视记者的采访活动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有了长足发展。20世纪60年代,录像磁带、“并行剪接法”技术手段使得记者的采访更上一层楼,同步录制画面和声音,文字、解说、画面融为一体。20世纪70年代,卫星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电视记者通过卫星进行采访报道新闻为举世瞩目。20世纪80年代,电视新闻影响越来越大,电视记者的采访活动遍布全球。哪里出现新闻热点,哪里就有电视记者的足迹。

(4)即时通信时期

如果说,19世纪中期通讯社记者发出的电讯新闻标志着记者采访进入即时性开端的话,那么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通讯社的电传新闻以电子信号形式传到世界各国用户手中,整个过程不到1分钟。这样的传送速度无疑对记者的采访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报纸新闻编辑部,新闻的产生过程已完全实现现代化。从手写到使用打字机,再到应用电脑、电子传真机、国际互联网,这一切新的技术都对记者的技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面对电视的挑战,报纸记者注重深度报道、解释分析、视觉新闻,这对于记者的采访功力、报道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广播记者以快捷、迅速的采访报道发挥着优势;热线电话、同步报道等形式对记者的采访提出特别的要求。

电视记者的采访报道伴随着电视媒介的影响不断地拓展。采访报道同步化、重大事件的直播报道、新闻事件的调查报道、现场口头报道等报道形式都离不开记者的采访。在某种意义上讲,电视采访同报道形式相互促动、相互作用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向。

(5)全媒体时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新媒体呈现出强势的发展劲头,并且推动了传统媒体的变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互相影响和推动,媒介之间的聚合与互动成为媒介生态环境新系统的突出特征。

比如,CCTV(中央电视台)策划的《你幸福吗》《家风是什么》等特别节目,也正是由于在网络媒体上引起热议后产生更加广泛的社会反响。在2014年“两会”的报道中,CCTV利用新媒体的信源和数据进行报道显得更加充分,甚至成为新的节目形态和报道方式。CCTV新闻官方微博在2014年“三八妇女节”报道中发起了“她的最美时刻”话题讨论,微博用户可以发布母亲、恋人、朋友等女性的照片参与这个话题的讨论,并有机会在3月8日当天的新闻联播中看到自己发布的照片。这在微博中引起了广泛的参与,同时也增加了用户对于新闻联播的关注度。

在进入全媒体时代的今天,我们看到,职业记者的采访活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沟通社会、推动社会前进的不可低估的作用。世界未来学家认为,在未来世界中,无论社会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无论新技术引发何种变革,职业记者的采访活动将继续进行下去,因为全世界的人们永远需要了解和他们生活有关的新情况、新变化、新信息。

3。中国记者的采访活动

中国记者的采访活动比西方记者晚200多年。如果从17世纪初定期印刷报纸诞生算起,西方国家记者采访活动已经经历了近四个世纪的历程。中国的近代化形式的报纸在19世纪初才出现,而且是由传教士率先创办的。因而,中国记者早期的采访活动不但比西方记者起步晚,而且活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人办报意图的限制。中国记者的采访活动真正有所发展是在辛亥革命以后。时至今日,中国记者的采访活动的经验已经系统化、理论化,构成了一门独立的实际应用新闻采访学科。

按照时间顺序,中国记者的采访活动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历程(见下)。

(1)起步阶段

书友推荐:一屋暗灯迟音(1v1)小欢喜之群芳乱欲我的道家仙子美母吾弟大秦第一纨绔可怜的社畜债务偿还系统伏特加与曼特宁神豪的后宫日常配种(1V1,SC)戏里戏外(1v1)H斗罗大陆之催眠武魂仙子的修行·美人篇婚后心动:凌总追妻有点甜重生之娱乐圈大导演娱乐圈的曹贼娱乐圈的不正常系统(修正版)端庄美艳教师妈妈的沉沦无绿修改版房客(糙汉H)影视大世界之美女如云
书友收藏:女神攻略调教手册韵母攻略冷艳美母是我的丝袜性奴租赁系统:我被女神们哄抢!娱乐圈的无耻统治者蛊真人之邪淫魔尊我的教授母亲(高冷女教授)我丰乳肥臀的瑜伽教练母亲和保守的翘臀长腿女友被得到催眠APP的猥琐大叔调教成了专属肉便器邪恶小正太的熟女征服之旅妈妈又生气了斗罗大陆之极限后宫(无绿改)无限之邪恶系统掌中的美母娱乐圈的不正常系统(修正版)众香国,家族后宫人妻调教系统随心所欲神豪系统赛博经纪人我的冷艳教师美母和明星校花女友变成同学们的性奴竟是一个熊孩子的策划四合院之啪啪成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