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采访最忌问题啰唆,谈吐不清。此外,对方单凭记者声音来判断记者是否可以信赖。因此,记者千万注意讲话口气,一定要平稳和气,不要急促高调门。
△录音要争得对方同意
现在,中外许多编辑部里的电话附带录音系统。如果要录音,特别是若要在电视节目中使用声音,必须争得对方同意。
△致谢与回音
打完电话千万不要只说一声“好了”“完了”,而要以礼貌方式表示感谢。最后采访完毕是否报道、怎样报道都应给对方一个回音。
就如同面对面采访一样,电话采访中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建议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地介绍自己。
当你与你的目标受访者接上线后,必须先确定这是一个适合采访的时机。可以试试这样的开场白:“非常感谢您,我可以稍微耽误您几分钟吗?”不然的话,你可能一开始就犯下一个大错。你的受访者可能在会议中,穷追猛打只会造成对方的反感,给受访者一个大的范围,问问你是否可以稍晚再打搅他们:“我非常希望能与您做更深入的采访,可否在您比较方便的时间再与您联系?”
若是你急于取得一个非常重要的独家,而对方明显在回避,却又意外地接起电话,上述的各项建议在此皆不适用。最好直截了当切入重点,别让对方有逃避的机会。要记得只有极少数人会挂记者的电话。[5]
2。话筒采访
话筒采访是电视采访的“常规”技术手段。
称职的电视记者应该熟练掌握话筒采访技术。
第一,必须熟悉话筒的特性,各种话筒所具有的性能。“有些话筒方向性很强,只能从它们指示的方向收集声音;有些话筒可以别在衣服上或挂在脖子上;还有些话筒需要拿在手里或装在吊杆上;有时我们使用无线话筒,它们从远处传回声音时不用连接电缆。”[6]
第二,必须能够选择合适的话筒,选择合适的话筒可以产生理想的效果。虽然许多电视报道有专职的音响技师负责话筒的选配,但是采访记者不能完全依赖技术人员。因为创造性地采访也包括声音的运用,如果记者忽视这一环节,在声音的采录技巧发挥中有可能处于被动地位。
第三,必须能够熟练地使用话筒。许多初学采访的记者,都有过采访时忘记打开开关导致采访失败的教训。大多数记者在开始手持话筒采访时,忘记传递话筒以至于录下单方面的声音。也有的记者将手持式话筒举到了被采访人的脸上,还有的记者用话筒挡住了自己的脸……凡此种种失误,说明掌握话筒采访技术之于电视记者的重要。
3。录音采访
录音采访是随着录音机日趋小型化而日渐流行的现代采访手段。
录音采访被西方新闻界称之为“新的浪潮”,录音机同电话一样成为编辑部必备的工具。
电视记者使用录音机采访同广播、报纸记者有所不同。广播记者往往采用录制的声音组合成报道;报纸记者也能够采取记录体方式进行报道;而电视报道采用的是摄录系统的同期声,因而使用录音机采访的目的不是播放,而是完整录制采访谈话。
录制采访谈话有什么用途呢?主要作用是有助于记者快速决定使用哪几个片段的同期声以及音响切换的长度。
在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人物专访等采访中,使用录音机采访是最便利的手段。“你可以在返回编辑室的途中重新放一遍录音,从中找出需要在报道中使用的音响片段。当回台后没有编辑位置时这样做大有好处。待编辑开始后,可以很快挑选出所要的段落。”[7]
录音采访自问世以来,虽然已被广泛采用,但是中外新闻界都对此种形式产生过争论。有人认为使不得,有人认为很好用。究其原因,是由于录音采访也如同电话、航空等现代化采访形式一样一方面带有自身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带有一定的局限。此外,还有一个采访对象对于新形式的适应与不适应的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录音采访的长处与短处,以便正确得当地运用这一形式。
录音采访的长处——
(1)具有清晰的真实感
引入到广播报道中的录音访问以及电视屏幕上的录音访问可以给听众、观众最大限度的真实感,这是电子采访的优势所在。现在,文字记者也创造了一种录音访问记录的报道形式。他们认为,对于有争议的问题与长篇的系列文章会使读者产生许多疑问。读者可能会认为记者曲解了采访对象的原意,或者记者根本就没有经过采访而发表个人的观点。如果用问答体录音记录形式报道则可以让读者深信不疑。1972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华盛顿邮报》记者海恩斯·约翰逊和戴维·布洛德在采访中广泛地使用了录音机,写出了大量的录音访问记登在报上。海恩斯·约翰逊认为现在的人们普遍对报纸上的说法持怀疑态度。只要你就某个有争议的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就会发现来自与你观点不同的读者的强烈反应,甚至不相信你曾到过现场。因此,我们通过录音采访来作报道,就是为了给读者一种“不管我信与不信,那人所说的确实如此”的感觉。
(2)节省记录时间
不言而喻,用录音机采访可以节省记者用笔记录的时间,改变边记录边提问的方式。节省了记录时间,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记者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多提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尽快结束采访进行报道。
(3)避免漏记与误记,保证引语来源的准确
用笔记录难免出现漏记、误记的现象,录音采访可以避免这种现象发生。特别是遇到有争议的引语使用时,录音可以万无一失地证实引语的准确来源。
(4)在无法做记录场合发挥作用
有时记者在宴会、餐桌上进行席间采访,如果做笔记就破坏了环境气氛,这时录音机就可派上大用场。有时记者在人声嘈杂的场合采访,一群记者争先提问,问题一个接一个,回答速度又非常快,记者要往前挤着提问,腾不出时间做记录,这时伸出话筒就可以助记者一臂之力。
录音采访的短处——
(1)易使访问对象感到紧张
录音采访对于不习惯接受录音的访问对象来说容易造成神经紧张,以至于张口结舌,导致采访失败。西方新闻界称这种现象为“话筒恐惧症”。
(2)整理录音耗费时间
虽然录音采访在采访时可以节省记录时间,但过后整理时却要花费一定时间,有时要听上几遍才能整理出有用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