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文字符号呈现样本改写案例分析
以下的文本是世界马术选手备战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在写作过程中,记者遇到的问题是专业性的知识、术语的表达、相关背景的介绍、结构顺序的安排。比如,比赛的目的、马术运动的特点、这项运动的背景等,用几百个字说清楚,要反复地推敲。
备战奥运的报道非常容易流于表面。运动员备战的现场画面拍摄,可以体现大的训练环境和不同的项目特点。但是仅仅拍摄画面还不够,因为虽然能从画面上表现出现场的氛围、活动,但是不能传达画面后面的事物特点、专业知识、背景知识。
备战报道画面拍摄、编辑并不难,难的是提炼标题、导语,安排结构,浓缩背景,将有价值的信息、观点、知识融入报道之中。
1。长度的把握
第一稿640余字:
世界马术选手备战奥运最后一场预热赛
主持人:马术比赛是奥运会唯一男女同场竞技的独特比赛项目,在竞技场上需要人马默契配合,协同工作。作为一个团队,马匹和选手将共同获得奖牌和名次。
当地时间11日傍晚,在荷兰国际马术比赛中心,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马术运动员为备战北京奥运会进行了最后一场预热赛。
记者出镜:这里是荷兰国际马术比赛中心,来自世界各地的马术运动员将在这里进行奥运前的最后一场预热赛。
解说:这场预热赛主要是进行马术障碍比赛,目的是为获得北京奥运会参赛资格的国家选拔参赛奥运会的选手。
参加预热赛的72个马术赛手中有美国、德国、荷兰等国家在奥运会上曾获得奖牌的运动员,也有芬兰、比利时、中国香港地区、瑞典等马术运动传统强国和地区的运动员。
在近3个小时的比赛中,天空一直下着蒙蒙细雨,骑手们和他们的骏马在雨中共同备战奥运。
精彩的障碍跳跃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热烈掌声,而跳跃中的失误更是令骑手和观众惋惜。一些成功跳跃的骏马在胜利后走起路来好似翩翩起舞,而失误的坐骑会难过得低下头来慢慢地离开赛场。
马术比赛是奥运会集体比赛项目中要求最高的一项运动,人与马要一起朝夕相处多年,才能在勇气、灵巧、速度和美感上形成默契。
在马术单项和集体比赛项目中,男女骑手、雌雄马匹不但可以混合竞技,而且可以混合组成一个团体。
这场备战奥运的马术预热赛体现出人文奥运的精神,障碍栏杆的布置独具特色,人性化的现场始终洋溢着欢乐。
马术的场地障碍比赛在1900年的奥运会上首次亮相,如今的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包括盛装舞步、场地障碍和三项赛。
第二稿550余字:
世界马术选手备战奥运最后一场预热赛
主持人:7月11日傍晚,在荷兰国际马术比赛中心,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马术运动员为了备战北京奥运会,进行最后的一场预热赛。
记者出镜:这里是荷兰国际马术比赛中心,来自世界各地的马术运动员正在这里进行奥运前的最后一场预热赛。
解说:这场预热赛主要是进行马术障碍比赛,为获得北京奥运会参赛资格的国家选拔运动员。
参加预热赛的72个马术赛手中,有美国、德国、荷兰等国曾获得奥运奖牌的赛手,也有芬兰、比利时、中国香港地区、瑞典等马术强国和地区的运动员。
在近3个小时的比赛中,天空下着蒙蒙细雨,赛手和骏马一直在雨中共同备战奥运。
赛马精彩的跳跃,博得了阵阵掌声。跳跃成功后的骏马,走起路来好似翩翩起舞,失误的赛马难过得低着头,慢慢地离开赛场。
比赛障碍栏杆四周的布置,充满生活化、人性化的色彩,体现出人文奥运的精神,现场始终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马术比赛是奥运会唯一男女同场竞技的比赛项目,骑手不分男女、马匹不分雌雄,可以混合竞技,也可以混合组成一个团体。
马术比赛也是奥运会集体项目中要求最高的一项运动,人和马要朝夕相处多年,才能在勇气、灵巧、速度和美感上形成默契。选手和坐骑作为一个整体,共同获得奖牌。
在1900年的奥运会上,场地障碍比赛首次亮相。现在,奥运会马术比赛有三个项目,包括盛装舞步、场地障碍和三项赛。
2。结构上的调整、文字上的提炼
从画面上看,这个报道非常精彩、好看。但是,画面之外的专业术语、背景知识、比赛目的必须用文字才能说明。经过推敲,自我朗读,压缩了近百个字,修改了一些句子、词语,调整了结构,使文字的节奏更加符合画面的内容。
第一稿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结构安排不符合观众的听觉逻辑,文字不够精练。专业知识、背景交代在开头、主体、结尾的段落里都有,层次有些混乱,读起来感到不太符合听觉逻辑,也不太符合报道这场比赛的逻辑顺序。因此,有必要具体比较一下前后两个稿子的结构安排、文字表达的进一步提炼。
调整前的结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