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皆因强出头
不管你才干如何,初到新的环境,一定要先将姿态放低,再慢慢展现自己的才华。
C君是个很优秀的企划人才,不久前,他考进某国营单位,从事企划工作。他雄心勃勃,准备好好表现自己,能有一番大作为。
C君的友人们都认为他将可一展所长,谁知不到半年C君便辞职了。
原因是这样的:C君的单位里从主管到科员,除了C君之外,都对所谓“企划”外行,因而C君高效率高品质高创意的“企划”对他们造成巨大的冲击,于是他们一起对外放风声,说C君是个什么叫做“企划”都不懂的人,于是连经理、总经理,都知道C君是一个“不懂企划”的人……C君虽然可以死皮赖脸地做下去,但毕竟他是个有原则有骨气的人,于是毅然辞去了工作。
这样的故事并不稀奇,每个有才干的人经常会碰上,只是轻重有别,情节不同罢了。
那么,为什么C君会遭到这么严苛的待遇?简单地说,因为C君的才干威胁到了他那些同事们的生存,所以他们“团结”起来,保卫自己的利益,而保卫自己利益最好的方法就是把C君赶走。
也可以这样来比喻:一座宁静安详的森林,各种动物各安其所,各取所需,彼此虽有小冲突,但却也相安无事,彼此之间构成一个稳定的生态圈。有一天,一头猛兽闯进来,于是动物们不得不改变栖息地和觅食方式。于是原来的生态圈受到破坏,并且进行改变、重组……
在一个单位里,经过长时间的互动,个人与个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自然也会形成一个“生态圈”,彼此共生共存,共享合法或不合法、合理或不合理的利益。他们安于这种环境,不想改变,也无力去改变,谁想改变,谁就会成为“公敌”。C君碰到的,就是这样的环境,而他引起的效应也是很自然而且可以预期的。
首先,C君的才干会使他们相对显得“无能”,这会使他们心里很不是滋味;如果C君的才干没有获得赏识,那么彼此就可相安无事,若获得赏识,那么势必引起生态圈的震**,切断了他们的“食物链”,使得有些人丧失既得利益,甚至暴露出他们的不法行为。最好的方法,当然就是把C君赶走。
当然,赶不赶得走也得看当事人的态度,以及他有没有犯错,但无论如何,这种想对“闯入者”施予“驱逐”手段的心理是绝对会存在的,而且是普遍存在的。
因此,不管你才干如何,初到新的环境,必须要有“莫扰乱该地生态圈”的认知,除非你有力量、有把握,也愿意面对这种人性现象,否则一定要谨记下列原则:
第一要姿态放低,否则连工友都会找机会欺负你。
第二要切勿初来乍到就自以为很行,应慢慢展露才华,消除他人戒心,才不会引起抗拒。
第三要广结善缘,“人和”是此阶段最重要的一件事,和大家打成一片,不但可获得助力,也可察知他们彼此之间的利害关系及矛盾。
总而言之,不外“客气、谦虚、内敛”的六字,切勿把自己当“猛兽”,更不可让别人把你当成“猛兽”,动物对“猛兽”无可奈何,只能跑只能躲,人对有才干的“猛兽”是会动刀动枪的。
示弱能化解敌意
要使别人对你放松警惕,造成亲近之感,只要你很巧妙地、不露痕迹地在他人面前暴露某些无关痛痒的缺点,出点小洋相,表明自己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十全十美的人物就可以了,这样就会使人在与你交往时松一口气,不以你为敌。
示弱可以减少乃至消除不满或嫉妒。事业的成功者,生活中的幸运儿,被人嫉妒是难免的,在一时还无法消除这种社会心理之前,用适当的示弱方式可以将其消极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示弱能使处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理平衡,所以有利于交际。
比如学生们对一位新来的老师感到有些畏惧。因此,这位老师故意在课堂上说:“我的字写得不好看,板书更差,小学时我的书法都不及格,因此我特别害怕在黑板上写字。”以此博得学生一笑,为的是很快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时,他也会说:“如何,我的领带漂亮吗?”学生就会暗暗在心里想:“这老师真有趣,竟注意些小事,可见老师也是凡人。”学生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便产生了亲切感,此后这位老师的教学也变得很顺利。
示弱可以是个别接触时推心置腹的交谈,幽默的自嘲,也可以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有意以己之短,显他人之长。
交际中,必须善于选择示弱的内容。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的面前不妨展示自己不高的学历,表明自己实在是个平凡的人。成功者在别人面前多说自己失败的纪录,现实的烦恼,给人以,“成功不易”、“成功者并非万事大吉”的感觉。对眼下经济状况不如自己的人,可以适当诉说自己的苦衷:诸如健康欠佳、子女学业不妙以及工作中诸多困难,让对方感到“他家也有一本难念的经”。某些专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最好宣布自己对其他领域一窍不通,**自己日常生活中如何闹过笑话、受过窘等。至于那些完全因客观条件或偶然机遇侥幸获得名利的人,更应该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是“瞎猫碰上死老鼠”。
示弱有时还要表现在行动上。自己在事业已处于有利地位,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小的方面,即使完全有条件和别人竞争,也要尽量回避退让。也就是说,平时小名小利应淡薄些,疏远些,因为你的成功已经成了某些人嫉妒的目标,不可以再为一点微名小利惹火烧身,应当分出一部分名利给那些暂时处于弱势中的人。
曾有一位记者去拜访一位政治家,目的是获得有关他的一些丑闻资料。然而,见面后还来不及寒暄,这位政治家就对想质问的记者制止说:“时间还长得很,我们可以慢慢谈。”记者对政治家这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大感意外。
不多时,仆人将咖啡端上桌来,这位政治家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立即大嚷道:“哦!好烫!”咖啡杯随之滚落在地。等仆人收拾好后,政治家又把香烟倒着插入嘴中,从过滤嘴处点火。这时记者赶忙提醒:“先生,你将香烟拿倒了。”政治家听到这话之后,慌忙将香烟拿正,不料却将烟灰缸碰翻在地。
平时趾高气扬的政治家出了一连串洋相,使记者大感意外,不知不觉中,原来的那种挑战情绪消失了,甚至对对方怀有一种亲近感与同情。
这整个的过程,其实是政治家一手安排的。当人们发现杰出的权威人物也有许多弱点时,过去对他抱有的敌意就会消失,而且由于受同情心的驱使,还会对对方发生某种程度的亲密感。
放弃小聪明,给他人留足面子
人的面子比金钱还要重要。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少许金钱,尚可忍受,一旦面子受到损害,就无法预测他将会干出什么事来。有时候,本无存心伤人之意,却可能因为一句无意的话伤害别人,甚至可能为自己树立一个敌人。
有位文化界人士,每年都会受邀参加某单位的报纸评鉴工作,这工作虽然报酬不多,但却是一项荣誉,很多人想参加却找不到门路,也有人只参加一二次,就再也没有机会。有人多次问他为何年年有此“殊荣”,他在将到退休年龄,不再参加此项评鉴工作后才公开他的秘诀。
他说,他的专业眼光并不是关键,他的职位也不是重点,他之所以能年年被邀请,关键是因为他很会给“面子”。他说,他在公开的评审会议上一定把握一个原则:多称赞、鼓励而少批评,但会议结束之后,他会找来报纸的编辑人员,私底下告诉他们编辑上的缺点。因此虽然报纸有先后名次,但每个人都保住了面子。就因为他处处顾虑到别人的面子,因此承办该项业务的人员和各报纸的编辑人员,都很尊敬他、喜欢他,当然也就每年都要找他当评审了。
从前有某显宦,喜欢下棋,自负是国手。某甲是他门下的一名食客,有一天与某显宦下棋,一入手便咄咄逼人。比赛到后来,竟逼得这位显宦心神失常,满头大汗。某甲见对方焦急的神情,格外高兴,故意留一个破绽。某显宦满以为可以转败为胜,谁知某甲突出妙手,局面立时翻盘。某甲很得意地道:“你还想不死么?”某显宦遭此打击,心中很不高兴,立起身来就走。虽然某显宦有很深的修养,胸襟宽大,但也受不了这种刺激,因此对某甲就有了成见。而某甲呢,他始终不懂为什么某显宦不再与他下棋。某显宦也为了这个,总是不肯提拔某甲。某甲只好郁郁不得志,以食客终其身。也许他会自认命薄,哪知是忽略了对方的面子,控制不住自己的好胜心,使小过失铸成了终身的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