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晚清风云

禁烟运动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17世纪40年代,在东方,是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一个王朝——清朝;在西方,是英国国王与国会斗争加剧,不久爆发内战,从而开辟了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新时代。

清朝开国之初,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曾经有过一番兴旺的气象。康熙皇帝(1662—1722年在位)励精图治,对内重视安定统一,发展社会经济,对外维护国家主权,抵抗侵略,有效地遏制了来自海上和沙皇俄国的殖民扩张。到乾隆皇帝(1736—1795年在位)初期和中期,国势达于鼎盛。这100年,史称“康乾盛世”。到18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入侵和外交讹诈,并没有能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野心,也未能得逞。

19世纪之后,封建主义的中国和欧美资本主义各国的差距越来越大了。随着生产力发展的一快一慢,国力对比的一升一降,中外关系的格局,产生了巨大而急遽的变化。

乾隆末年,清王朝已明显地由盛转衰。自嘉庆朝(1796—1820年)至鸦片战争前夜,整个封建制度已危机四伏。

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为基本特征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直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社会经济基础。从明朝中叶开始,中国封建社会母体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到鸦片战争前夜,在丝织、棉纺织、陶瓷、煮盐、采铜冶铜、采铁冶铁、制茶、制糖、造纸、木材加工等行业中,更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但是,清政府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把先进的工业技艺视为“奇技**巧”。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地主阶级、贵族和皇帝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农民则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土地。这种时张时弛的土地兼并、集中现象,到了19世纪初更是惊人。据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统计:直接间接掌握在皇帝手中的土地,竟达83万顷(每顷100亩)。其他大地主大官僚也占有大量土地,北方的官僚豪富,有的拥地数百万亩,或“膏腴万顷”;江南一带,豪强兼并,土地集中在百分之一二十的人口手里,以致“田主不知耕,耕者多无田”。

保护封建剥削制度的清王朝,是一个君主专制政权,鸦片战争前即已腐朽不堪。外迫强敌,祸在眉睫,清王朝依然昏昏沉沉。道光皇帝(1782—1850年)虚骄自大,封疆大吏闭塞无知,吏治黑暗,贿赂公行,朝廷充斥“除富贵而外不知国计民生为何事,除私党而外不知人才为何物”的老朽官僚;地方官吏,“为大府者,见黄金则喜,为县令者,严刑非法以搜括邑之钱米”。

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军队,也逐渐瘫痪。以刀、矛、弓箭、短剑、藤牌、甲胄和少量火绳枪、滑膛炮等老式兵器装备起来的八旗兵、绿营兵,鸦片战争前夕约有90万(内八旗兵为22万)。不仅兵器落后,而且营务废弛,百弊丛生。当时任鸿胪寺卿的黄爵滋奏称:“今日之兵,或册多虚具”,或“粮多冒领”,或“老弱滥充”,或“训练不勤”,或“约束不严”,“凡此诸弊,翻为兵蠹,稍有缓急,其何可恃?”驻防京城的八旗兵,竟三五成群,手提鸟笼雀架,终日闲游,甚而相聚赌博。有些海防要塞,使用的还是300年前的旧炮。至于沿海水师所用战船,大多是以“薄板旧钉”制成,“遇击即破”。

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镇压和消弭汉族知识分子及其他反抗势力的“排满”思想,清朝统治者从入关之初,就采取怀柔与高压相结合的手段,实行严厉的文化专制政策。封建士大夫被迫面向故纸,背对现实;或沉湎科举考试,猎取功名利禄;或从事繁琐考据,不敢触及政事。他们闭目塞聪,孤陋寡闻,甚而“不读秦汉以后之书,更不考地球各国之事”。

随着封建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人民再也无法照旧生活下去了。从嘉庆朝开始,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广大农民在北方以白莲教为主,在南方以天地会为主,不断揭竿起义,反抗地主阶级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

正当清朝国势江河日下之时,英、法、美等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猛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后,为了争夺海上霸权,扩张和掠夺殖民地,从17世纪50年代至18世纪60年代,先后打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以及法国,成为显赫一时的“海上霸王”。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起开始工业革命,用机器工业逐渐代替工场手工业。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个过程大体完成。据统计:1835年,英国已拥有蒸汽机1953台,纱锭900万枚,年产生铁102万吨,煤3000万吨。这时,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的炮舰走遍全球,它的工业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它的贸易额在各国对华商务中居压倒优势。适应炮舰政策和经济掠夺的需要,英国的军事工业也在急速发展。当时,它已经拥有主要靠帆力航行,但也装备了蒸汽机的海军舰船,这种两层或三层的木质装甲舰船,每艘配备几十门精良大炮,陆战部队则使用新式的来复枪和各式大炮。

法国经过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到19世纪20年代起,工业革命在国内大规模地进行。到1830年,法国拥有蒸汽机625台,1837年生铁产量达59万吨;从1815—1840年,棉织品的产量也增加了3倍。鸦片战争前夕,法国的工业产量在世界上已居第二位,但对东方的商品贸易额仍很小。

美国资产阶级是在1776年独立战争后取得政权的。鸦片战争前,它的对华贸易额仅次于英国而占第二位。美国运来中国的货物,主要是北美的人参、毛皮、棉花,南洋的檀香,从土耳其转卖的鸦片,以及从英国贩运的工业制造品;带回去的则是中国的茶叶、生丝和“南京布”(即土布)等。优厚的利润和美国政府的保护与帮助,使美国资产阶级“把中国看成是一个不可限量的销货市场”。

清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外实行闭关政策。

1757年,乾隆皇帝下令封闭江、浙、闽三关,只留粤海关广州一口对外通商。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上奏乾隆皇帝,在广东颁布了《防范外夷规条》。其后,清政府又陆续颁发《民夷交易章程》(1809年)、《防范夷人章程》(1831年)等,对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居住场所、行动范围、华夷交往等,作了苛细而烦杂的规定。构成闭关政策的另一项措施,是1760年在广州恢复的公行制度。公行,是经清政府登记认可,由专营对外贸易的行商(亦称洋行、洋商、洋货行)组成的垄断性组织。它具有亦官亦商的职能:清政府给参加公行的行商以包办一切进出口贸易的独占权,公行商人则对清政府承担一定的义务,如担保外商缴纳税饷、规礼,负责约束外人在广州的起居行动,充当清政府与外商间一切交涉的中间人等。

当时中国社会中,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密切结合着的自然经济,有力地抵抗了西方工业品的侵入。清朝限制对外通商的政策,即所谓闭关政策,也起着保护封建经济的作用。英国急于输出的棉、毛纺织品,在中国都缺乏销路。毛织品的滞销是由于不合内地穿着习惯。外来棉布价格既高又不耐久,不能和土布竞争。印花布虽然在19世纪20年代初叶被认为“愈洗愈鲜”,胜于“一洗即模糊”的内地印花布,但实际销路更有限。棉纱输入值也远不及印度进口的棉花(鸦片战争前夕,印棉进口年约25万包,值100多万英镑)。19世纪30年代初叶,英国人已经了解:中国自己植棉很广,但消费棉花数量甚大,在中国市场上容易推销的是棉花而不是纱、布等制成品。从19世纪20年代末叶到鸦片战争前夕,英国输华棉布虽然增加了一倍多,棉纱增加了五倍多,但每年总值不及70万英镑,加上其他制造品也不过100万英镑左右。而中国销英茶叶每年约值1000万银元,丝和丝织品约有二三百万银元,合计在600万英镑以上。正当的贸易平衡有利于中国,这是英国资产阶级认为不利的情况,还要提到的是,在19世纪20年代,中国每年经英、美商人输出土布多至300多万匹,远销美国、南美洲。在19世纪30年代输出量减少,但经英商输出的每年也还有几十万匹。

鸦片贸易

书友推荐:端庄美艳教师妈妈的沉沦无绿修改版女神攻略调教手册伏特加与曼特宁迟音(1v1)房客(糙汉H)影视大世界之美女如云掌中的美母催眠系统让我把高冷老师变成性奴肉便器妈妈的欲臀(重生之我的美艳教师妈妈)娱乐圈的曹贼回归之美母俏姐被我催眠的一家人(无绿修改版)美母的诱惑被健身房教练秘密调教后娱乐圈的不正常系统(修正版)吾弟大秦第一纨绔美母如烟,全球首富交易沦陷仙子的修行·美人篇债务偿还系统
书友收藏:斗破苍穹之后宫黑人恶堕父债子偿叶辰风流(幻辰风流)人妻调教系统女神攻略调教手册带着美艳医母闯末世我的冷艳教师美母和明星校花女友变成同学们的性奴竟是一个熊孩子的策划韵母攻略穿越影视万界之征服智娶美母逆子难防(母上攻略同人)我的冷傲岳母和知性美母因为我的一泡精液成为了熟女便器 (无绿版)被我催眠的一家人(无绿修改版)宗主母亲与巨根儿子的淫乱性事原来,她们才是主角(加料版)我丰乳肥臀的瑜伽教练母亲和保守的翘臀长腿女友被得到催眠APP的猥琐大叔调教成了专属肉便器我在三国当混蛋我的人渣指导系统(加料版)随心所欲神豪系统绿意复仇——我的总裁美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