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公司里没有工会。
凡此种种,使该公司的职工并不觉得自己是公司赚钱的工具,而把自己视为公司大家庭中的一员,从而树立了与公司同舟共济的观念。
做人学问
人际关系是成功的决定因素,想吃得开就要编织好关系网。
若南很善于搞关系,大学毕业时,当别的同学为找工作奔波忙碌时,他轻而易举地进了一家大型建筑公司,因为他跟这家公司老总的儿子是好朋友。公司想承接一家工厂的厂房改造业务,去了几个业务员都没谈下来,若南一去就“搞掂”了,因为他跟这家工厂的行管科的科长是铁哥们儿。有一次,若南去某市出差,不小心密码箱被小偷拎去了,搞得身无分文。幸亏他在这里有一个朋友,使他衣食无忧。这个朋友的一位朋友正好是刑警队长,略一用劲,就将若南的密码箱找回来了。若南这种到哪都吃得开的本事,让他的同事称羡不已。
第一,主动与人联系
建立“关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要与朋友失去联络,不要等到有麻烦时才想到别人。“关系”就像一把刀,常磨才不会生锈。若是半年以上不联系,你就可能已经失去这位朋友了。
不要放弃每一个目标。大忙人虽不好找,并不表示绝对无法接近。只要你想跟某人结交,机会总是有的。
第二,莫忽视朋友
你可能遇到过这种尴尬:想到某人可以帮忙,本想马上找他,又想,过去有许多时候本该去看他们,结果没去,现在有求于他时才去找他,会不会太唐突了?会不会遭到拒绝?所以,你平时应尽可能与你认为值得做朋友的人多联系,经常进行感情投资。
现代人生忙忙碌碌,很多人都有忽视朋友的毛病。一旦关系好了,就觉得没必要再去维持它了,特别是在一些细节问题上,例女,该通报的信息不通报,该解释的情况不解释,结果日积月累,便会逐渐疏远。如果你连一个分离几年的朋友有没有结婚都不知道,很难认为他还是你的朋友。
朋友应该是经常联络的,从生意场到日常交往,都应该处处留心,善待每一个关系伙伴,从小处着眼,时时落在实处。
第三,建立和维护关系网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建关系网时,不要盲目,这样会使你整天为应付自己找来的关系而叫苦连天。
要织一张好的关系网,先得筛选。把与自己的生活范围有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的人记在一个本子上,把没有什么关系的记在另一个本子上,把有用的留下,把无用的扔掉。
其次,分析自己认识的人,列出哪些人是最重要的,哪些人是比较重要的,哪些人是次要的,这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由此,你自然就会明白,哪些关系需要重点维系和保护,哪些只需要保持一般联系,从而决定自己的交际策略,合理安排自己的精力和时间。
最后,对关系进行分类。生活中一时有难,需要求助于人的事情往往涉及到许多方面,你需要各方面的帮助,不可能只从某一方面获得。
有了一张好的“联络图”后,聪明的人就会懂得如何保护和维护这张图,使它一直有效并不断扩大。
第四,调整关系网
一张合理的人际关系图,必须是能够进行自我调节的动态结构。在实际生活中,需要调节人际结构的情况一般有三种:
1.奋斗目标的变化。你的奋斗目标变了,比如弃文从商,这需要你及时调节人际结构,以便为新的目标服务。
2.生活环境的变动。本来在A地工作的你,忽然到B地去工作。这种环境变动,势必引起人际结构的变化。
从小事下手以获得别人的信赖。这样可以让你脱颖而出
李平,在某公司当业务员。有一次,他和客户一起出去喝酒。这位年轻人不经意间提到他家乡所酿的土产酒味道不错,客户好像很感兴趣,顺口说了句:“有机会回家,你带一瓶让我尝尝。”后来这位年轻人真的给客户送来了酒,客户大为感动,觉得这位年轻人说话算数,连一件小事都不放过,值得信赖,以后常照顾他的生意。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固然跟他本人的能力分不开,但如果不能获得别人的信赖,就会“英雄无用武之地”。以下方法,将会对你有所帮助:
1.透露点缺点
人的惯常心理总是想尽办法掩饰缺点,宣扬优点。有时候,若主动透露出自己的缺点,往往会赢得别人的信赖。但这并不是意味着要将自己的缺点全都说出来,否则会破坏自己的形象。只须透露自己的一二项无关紧要的缺点就行,比如好睡懒觉,性子比较急等等。这样给人的感觉往往是“虽然有少许缺点,但大体上很好”。
2.充满信心
“绝对”、“一定”、“必须”等肯定语句有很强的心理暗示效果。希望别人接受自己的提案时,说这样的话,能让人产生信服的感觉。
松下电器公司开始创建时,松下幸之助设定的奋斗目标,谁都无法相信。但他本人却充满了信心。对任何人都表示“松下公司一定会如期成长”的态度,鼓舞了士气。’结果业绩竟然真的达到了他预期的要求。
“可能”、“也许”等模糊语,给人一种不踏实的感觉。
3.约会时提前到
与人约会要守时,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假如是由自己主动邀请的约会,那你就必须比约定的时间提前十分钟到达,以表现出自己的诚意。
不迟到是一种守信的行为,可以给人留下诚实的印象,进而令人产生信任感。
4.讲信用
先向人借一点小钱,而且有借必还,等到建立起信用后,再借一笔大钱,然后逃之夭夭!这是骗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很多人不将借出的一点小钱放在心上,甚至认为根本没有还的必要。骗子就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造成人的意外感来建立自己诚实的形象,达到诈骗目的。我们也可以借用这种方法,来建立自己的信用。就是说,即使向人借一块钱,不但要记着还钱,还要注意还钱的方法,以此来建立起别人对我们的信任感。
这一论点不仅适用于金钱,在任何方面欠了人一点点,也设法归还,就比较容易获取别人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