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严酷的文字狱也是从康熙朝开启的。康熙一朝大小文字狱不下十余次,其中牵连较广的大案有庄廷铣《明史》案、戴名世《南山集》案。文字狱是对文化思想进行严密控制的一种手段,这两件大案都是由于著中有着眷念明朝的民族意识而引起的。康熙以后雍正、乾隆两朝,文字狱次数之多,株连之广,处罚之严,都超过以往的朝代。
康熙即位前后,沙俄派遣哥萨克远征军侵扰黑龙江流域已达数十年,并在中国领土上修筑尼布楚、雅克萨等城堡作为侵略据点。玄烨在平定“三藩”和统一台湾后,决心驱逐俄军,收复失地。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组织了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二十四年上月,命都统彭春、副都统郎担、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等率领水陆军约三千人,自黑龙江城(今爱辉)出发,进围雅克萨。俄军统领托尔布津乞降,所部六百余人撤往尼布楚。清军平毁城堡后回师。不久,沙俄侵略军重占雅克萨,次年五月,玄烨谕令萨布素等率部再次攻取雅克萨,鏖战四昼夜,击毙托尔布津,俄军困守孤城。在沙皇政府请求下,清军于二十六年夏撤围。此后,两国通过平等谈判,于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八(1689年9月17日)正式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这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条约。玄烨命在黑经江重要处所建城驻兵,设置驿战,制定巡边制度,有力地保障了东北边境的安宁。
玄烨自五岁开始读书,学习勤奋。亲政后,“听政之暇,即在宫中披阅典籍,殊觉义理无穷,乐此不疲”。举凡史乘、诸子百家、吕律、数理、佛教经论、道书、无不涉猎。九年十月,沿袭前代由经筵讲官给皇帝讲解经籍的制度,下令举行“经筵大典”。此后,无论寒署,非有特殊情况,从不间断。十四年起,又规定在讲官进讲后,由他复讲,君臣互相讨论,从儒家经籍中“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他提倡文学,优容文人。
玄烨对西方自然科学也有极浓厚的兴趣。耶稣会传教士南怀仁、白晋、张诚、安多等人应召为玄烨讲解自然科学。
他们献给玄烨一批仪器,并为他编写了实用几何学、天文学等讲稿。玄烨对数学特别爱好,对西方医学也感到很大的兴趣。
玄烨一生勤于政务,“未明求衣,辨色视朝”,御门听政成为常朝制度。每日清晨至乾清门听取各部院衙门官员分班启奏政事,与大学士等集议处理折本,也能倾听臣下意见。
鼓励各官大胆直言。有清一代封建皇权高度强化,皇帝“乾纲独断”,玄烨亲理国政,遇事反复思维,务期考虑周详,故中年以前无大失误。他注重实务,宽于御下。多次拒绝群臣疏请加上尊号。宫中用度也力崇俭约。
玄烨生子三十五人,长大成人的有二十人。康熙十四年,立皇子胤礽为皇太子,五十一年复以罪废。将近四十年中,一再废立,直到他临终前也未能解决立谁的问题,由此产生诸皇子争夺储位之事,杀戮大臣,上层统治动**不安,玄烨再也无法集中精力处理政务,晚年吏治趋于废驰,官场上贪风渐炽,府库多有亏空。这是他一生中一大失误。
玄烨统治时期,中国成为疆域辽阔、统一繁盛的国家,封建的经济文化得到发展,伸向中国的西方早期殖民势力受到遏制,开始了封建社会新的相对稳定时期,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应予充分肯定。玄烨的诗文,辑为御制诗文四集。
【毛泽东评点】
满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过伟大贡献。清朝开始的几位皇帝都很有本事的,尤其是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他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尊崇达赖喇嘛,护送六世达赖进藏,打败准噶尔人,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我永戍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
康熙皇帝的第二个伟大贡献是他的统一战线政策。满族进关时兵力只有5万多,加上家属也不过20万,以这样少的人口去统治那么一个大国,占领那么大领土,管理那么多人口,矛盾非常突出,康熙皇帝便发明了一个统一战线,先团结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后来又团结了汉族的上层人士,他还全面学习和继承了当时比满文化要先进得多的汉文化,他尊孔崇儒。在官吏的设置上,凡高级官吏都是一满一汉,大学士、尚书、侍郎、军机大臣都是如此。这样,康熙便非常成功地克服了满族官员少的困难,真正达到了以一顶百的神奇效果。
康熙皇帝的第三个了不起的地方是他有奖罚分明的用人制度。皇子打了败仗,回来不敢进德胜门,照样要蹲在城外,听候处罚。他的这套办法既能调动部下的积极性,奋勇向前,义无反顾,又能组织起一支有严明纪律的队伍,所向披靡。
他不光有雄才大略,而且勤奋好学。他除了会几种民族语言之外,还会好几种外语,包括希腊文。他既是军事家、政治家,又是大文人,精通诗词歌赋,会琴棋书画。
康熙皇帝是最早懂得向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知识学习的开明君主。康熙喜欢研究自然科学。对数学、天文、地理、医学、生物学、解剖学、农艺学和工程技术有浓厚兴趣,还亲自主持编科技书籍。
——引自《风流人物在中华——毛泽东与老舍》(见武在平著《巨人的情怀——毛泽东与中国作家》第38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11月第1版)
【鉴赏】
1960年4月,著名作家老舍作为人大代表出席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有一天大会中间休息,老舍由主席台上下来到旁边的休息室抽烟,坐在一个角落里。隔了一会儿,他忽然发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和其他几位中央领导也走进了休息室,而且照直向老舍这个角落走来。老舍以为他们要找个角落商量什么事,便想起身躲开,然而毛泽东一把拉住他,热情地说:“一起坐一坐,说说你们满族人。”于是,便都落坐,围成一个小圆圈,真的开始大聊满族人,而且兴致极高。毛泽东主讲,其他几位领导人频频插话。
毛泽东从满族说起(老舍是满族人),说到清初的几位皇帝,尤其是康熙,接着兴致勃勃地讲起了康熙皇帝的故事。
毛泽东的一番评讲,使老舍大为惊讶。他以前也知道一些康熙皇帝的功绩,但既不系统又不具体,而且绝对没有这么高的评价。于是,他回到家中,便向家人做了详细的传达,并说他完全换了脑子,换了眼睛。从这以后老舍开始着手写表现满族人民的作品,如历史剧《神拳》、长篇小说《正红旗下》等。老舍的这些作品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满族是一个对中华民族大家族做出过伟大贡献的民族。老舍还想写《康熙大帝》,并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毛泽东对满族和康熙皇帝的话,始终装在老舍的脑子里,它成了老舍晚年思索的主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