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西周宴相吕尚
吕尚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志向远大。相传他年少时,曾拜名师学习治国之道、强国之术。因此,到了青年时期,吕尚已经满腹经论,能文能武,有“天下奇才”之誉。
【吕尚小传】
太公望吕尚本姓姜,是东海边上的人。他的先祖曾经做过掌管四方部落的长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很有功劳。吕尚是他们的后代,用他的封邑作姓氏,所以叫吕尚。
吕尚曾经非常贫穷困苦,年老了,利用钓鱼的机会求见周西伯。西伯准备出去打猎,占了个卦,卦辞说:“得到的不是龙不是螭,不是虎不是熊,得到的是霸王的辅佐。”于是周西伯去打猎,果然在渭水北边遇到太公,和他交谈,大为高兴.说:“自从我的先代君主太公说‘一定有圣人到周国来,周国将靠着他兴盛’。您就是这个人吧?我太公想望您很久啦。”所以称他为“太公望”,周西伯和他坐车一同回去,任命他做统帅军队的长官。
有人说,太公博学多闻,曾经服侍过商纣王。纣王暴虐无道,太公就离开了他。周游列国劝说诸侯,没有遇到赏识他的人,最终才往西归附周西伯。有人说,吕尚是平民百姓,隐居在海滨。周西伯被纣王拘禁在茭里(今河南汤阴北),散宜生和闳天平素了解吕尚而请他出来。吕尚也说:“我听说西伯贤明,又能很好地赡养老人,何不到哪儿去呢!”他们三人替西伯寻找美女和宝物,献给纣王,用来赎回西伯,西伯因此被释放,回了国。传说吕尚臣事周国的情况虽然各不相同,但都说他作了周文王、武王的军队统帅。
周西伯姬昌从羑里脱身回来,跟吕尚暗中谋划施行德政去推翻商朝的政权。这些事大都是用兵的权谋和奇妙的计策,所以后世谈论用兵以及周王朝使用的权术都推崇太公是主要策划者。周西伯为政公正持平,所以裁决了虞、芮两国的争端之后,世人称道西伯是承受了上天的旨意为文王。他征讨崇国、密须、犬夷,大规模建设丰邑(在今陕西西安西北沣河以西)。当时天下之所以有三分之二归附了周,多是出于太公的谋划。
文王去世,武王登位。九年(公元前1029年),武王想继承文王的事业,向东征讨商纣,试探诸侯是不是听从号令。
军队出发时,师尚父左手拿着黄金为饰的大斧,右手握着白牦牛尾为饰的军旗誓师,说:“苍兕哪苍兕,集合你们的部队,交给你们船只,迟到的就要斩首!”于是到了盟津(在今河南孟津东北、孟州西南)。诸侯事先没有约定而到会的就有八百。诸侯都说:“纣王可以征伐了。”武王说:“还不行”带领军队回来。
过了两年,纣王杀死王叔比干,囚禁箕子。武王将要征伐纣王,用龟甲占卜,兆辞不吉利,暴风雨降临。大臣们都感到恐惧,只有太公坚决劝说武王伐纣,武王于是出兵了。
十一年(公元前1027年)一月二十八日,在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誓师,讨伐商纣。纣王的军队大败。纣王逃跑,登上鹿台,武王就追过来杀戮了纣王尸体。第二天,武王站在土地神坛前,大臣们捧着净水,师尚父牵着致祭的牲畜,史佚诵读告文,报告天神声讨纣王的罪行。武王又散发鹿台的金钱,发放巨桥的粮食,用来救济贫穷百姓。堆高比干的坟墓,释放囚禁着的箕子。迁移九只宝鼎,修明周王朝的政治,与天下人民一起除旧布新。做这些事,师尚父的谋略居多。
这时武王已经平定商纣,称王天下,师尚父向东去自己的封国齐国营丘,在路上住宿,走得很慢。旅舍的主人说:
“我听说时间难以得到而容易失去。客人睡得很安稳,大概不是去封国就职的吧。”太公听到这话,连夜就穿上衣服赶路,天亮到了自己的封国。莱侯前来攻打,与太公争夺营丘。营丘靠近莱国边界,莱人是少数民族,因殷纣王的暴政而归依周朝。周王朝当时刚建立不久,还没有来得及安定远方各国,因此,莱人和太公争夺国土。
太公到了封国,修明政治,顺应当地的风土人情,简化礼仪,发展工商渔盐业,因而人民多来归附齐国。到了周成王幼年登天子位,管叔、蔡叔叛乱,淮河一带少数民族反叛周朝,于是成王派召康公授命太公说:“东到海滨,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至无棣。五等诸侯,九州长官,你都可以征讨他们。”齐国从此得到征伐大权,成为大国,建都营丘。
【毛泽东评点】
1939年7月7日,华北联合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校长成仿吾请毛泽东给师生作报告。当时,经中央决定,华北联大即将迁到抗日根据地去办校。因此,毛泽东讲话的主要内容就是号召大家“深入敌后,动员群众,坚持抗战到底”。毛泽东在演讲中引用了《封神演义》中的一段故事,他说:“当年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赠了他杏黄旗,四不像和打神鞭三样法宝。现在你们出发上前线,我也赠给你们三样法宝。
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转引白海德鲁等著《生活中的毛泽东》,第66页,华龄出版社1989年版。
美国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洒了些救济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