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笔下小说>毛泽东妙评帝王将相鉴赏>十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十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第2页)

似是而非。汉献、唐昭时,政在权臣,非傀儡皇帝之罪。

——摘自毛泽东对欧阳修的《朋党论》的批语,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93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出版。

(苻坚)错在倾巢而出,若一二十万人更番迭试,胜则进,败则止,未必不可为。

不徙石敬瑭,没有薛文遇,照样亡国,不过时间先后耳。

看什么新进。起(白起)、翦(王翦)、颇(廉颇)、牧(李牧)其始皆新进也。周瑜、诸葛、郭裹、贾诩,非皆少年新进乎?

——摘自毛泽东读欧阳修的《为君难论》的批语,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94-98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出版。

《旧唐书》比《新唐书》写得好。《南史》、《北史》的作者李延寿有倾向统一的思想,比《旧唐书》更好些。

——摘自毛泽东对欧阳修的《新唐书》的评价,引自陈晋主编的《毛泽东读书笔记》第721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鉴赏】

欧阳修被称为一代文宗,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将。

北宋,早自建国之初,就已有诸如柳开、穆修、王禹偁等人对晚唐、五代以来泛滥于文坛的浮靡风气表示不满和反对。他们慨叹“古道息绝不行于时已久”,指责“秉笔多艳治”的不良文风,主张“革弊发古”,继承中唐古文运动的传统,提倡“孔子、孟子、扬雄、韩愈之道之文”等。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呼喊,还显得声音微弱;他们打出了诗文革新的旗号,但没有产生重大影响。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开始出现波澜壮阔的局面,是在仁宗以后,欧阳修生逢其时,在这次运动中发挥了领袖作用。

欧阳修自天圣年间步人仕途,就在西京与友人尹洙、梅尧臣、苏舜钦等结成了一个锐意改革的文人集团。他们频繁往来,相互唱和,一齐向文坛积弊发起了空前有力的冲击,并开始从声势上压过盛极一时的时文“西昆诗”。欧阳修不仅在当时,而且在其后几十年间,一直给尹洙、梅尧臣、苏舜钦以支持,推崇并扩大他们的声望和影响。

北宋诗文革新的兴起,是与统治集团内部不断酝酿的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相密切联系的。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至明道二年(1033年),朝廷两次下诏提倡散文,也都基于一定的政治需要。欧阳修有意地把文体革新同政治上的改革结合起来,从而把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引向深入。欧阳修在理论上提出了“道胜者,久不难而自至”,“为道必求知古,知古明道而后履之以身,施之于事,而又见文章而发之以信后世。”欧阳修所谓的“明道”、“知古”,表面上不过是继承古代儒家之道,实际上却是借以确定一种与当世污浊风气相对立的守身处世原则。要求诗文表现这样的内容,自然具有“致用”的目的,具有为现实斗争服务的意义。欧阳修以古文、诗歌来表述自己的思想,用古文、诗歌作为武器,向奸侫误国者表示不满和抗议,对谗言惑众、趋炎附势者的卑劣行径加以指斥。

仁宗嘉祜二年(公元1057年),欧阳修为礼部贡举。当时应考的读书人喜欢写作险怪奇涩的文章,号为“太学体”,欧阳修极力排斥,贬抑这种文体,凡是写作这种文章的人一概黜落。这件事情结束后,从前那些轻狂浅薄的人得知欧阳修出门,聚集在一起气势汹汹地拦住欧阳修的马头高声责骂,街上的护卫无法制止。然而科举考试的风气,却从此得到了改变。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欧阳修爱惜人才,重视人才的荐举和对后进的奖掖。他为曾巩应试落第深感不平。后来嘉祜二年(公元1057年),他亲自将曾巩连同当时同样不为人知的苏轼、苏辙兄弟,一并擢为进士。苏轼的父亲苏洵,为眉州布衣,科举不中,欧阳修赏识他“论议精于物理而善识变权,文章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也予以推荐。欧阳修还多次引荐王安石,称赞他“德行文学为众所推,守道安贫刚而不屈。”“学问文章知名当世,守道不苟自重其厚,论议通明兼有时才之用,所谓无施不可者”。曾巩、三苏和王安石,在欧阳修之后,都成了宋代著名的古文大家。他们登上政治舞台和文坛、诗坛,对于巩固和扩大诗文革新运动的阵地,对于北宋中叶以后诗文创作的繁荣,起到了骨干作用。

欧阳修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创作了一批“超然独骜,众莫能及”的散文作品。各种形式的短章大论,是他抒发感慨、寄托性情、表述理想的重要工具,是他革除时弊、发表政见、改变文风的得力武器。散文创作的成绩,是他文学成就的最主要的标志。

欧阳修的政论文专就某事某人立论,现实性强,中心突出;一般以说理充分见长,却也不乏委婉变化之妙。王安石评价他的政论文“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灿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他的题为“记”的文章,很少单纯记游、记事,往往重在抒情,或其中富有较多的理趣。《醉翁亭记》描写山水景色稍多,实际上也还是借以表“太守”的襟怀。他的书信,内容形式不拘一格。他被贬峡州时所写《与尹师鲁书》,情真意切,深婉细密;有名的《与高司谏书》虽有意抨击、声讨对方,却并不一味地怒颜厉色,而是从容不迫、条理明晰、鞭辟人里。欧阳修的散文还包括序、跋、祭文、墓志铭等形式。

吴充评价他的散文“文备众体,变化开合。因物命意,各极其工。”

相比而言,欧阳修的诗歌成就虽然没有他的散文成就高,但他的诗也独具风格。他的诗不用生辟的典故,不堆砌华丽的词藻,不讲求奇巧的对仗,只描述眼之所见、心之所感,仿佛信手拈来一样,质朴而平易地表现生活。他还喜欢在诗中发表议论,以议论人诗,经常把议论同抒情、记事结合起来,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内容,增加了诗的现实性,对于晚唐五代以来的浮艳诗风产生了较大冲击。

欧阳修不仅是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而且是一位大词人。

他的词在内容上多属于“金樽檀板”、“聊佐清欢”之类,但在艺术上,则继承和发扬了南唐冯延己一派清隽的风格,弃弃了花间派铺金缀玉、脂香粉腻的习气。欧词中有大量描写男女恋情之作,也有不少写景之作和伤春、叹老、惜别之作。

欧阳修的部分即景抒情的词格调清新,但他词的创作因袭多,革新少,落后于他的诗、文的创作。

欧阳修在中国史学上是有一定地位的。《二十四史》中就有他主编的《新唐书》、《新五代史》,他还有一部金石学著作《集古录》。

欧阳修从景祜年间(公元1034一公元1038年)开始修纂《新五代史》至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成书,费时二十余载,如果将此后“精加考定”等功夫包括在内,则在三十年以上,几乎消耗了欧阳修的半生心血。

《新五代史》所获得的许多成就,几乎是举世公认的。欧阳修在考辨资料的基础上,订正了《旧五代史》及其他史著的不少失误。并且补充了旧史所缺漏的一部分珍贵资料,“减旧史之半,而事迹添数倍”。清人赵翼评价说:“欧史博采群言,旁参互证,则真伪见而是非得其直。故所书事实,居纪月日,多有与旧史不合者;卷帙虽不及薛史之半,而订正之功倍之。文直事核,所以称良史也。”欧阳修恢复并发扬以古史设表的优良传统。在司马迁的的启发下开创了用表格谱列人物、重要事件的先河。为了将头绪纷繁的五代十国史清理得井然有序,欧阳修在大量考订工作的基础上,列了《十国世家年谱》。《新五代史》文笔洁净生动,足能与《史记》比肩。他以文豪大手笔修史,其文采自非一般史家所比,许多纪、传和论赞,同时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诸如“套”、“木拐”等当时流行的民间俗字俗语,也通过他的手,第一次被文人学者所采用。通观《二十四史》和《新五代史》文笔之出色,的确是罕见的。

欧阳修主持修订的《新唐书》诸“志”比《旧唐书》丰富得多,其中不少载述,补正了旧书缺误《新唐书·食货志》篇幅是旧志的几倍,其关于人口、租调制度的记载非常充分、《艺文志》添辑的内容,唐人文集的篇幅比旧志《经籍志》增加了四五倍。欧阳修还在当时科学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将目录学、地理学等成果采录入史,并大大改进了史志的编撰体制。《新唐书·地理志》在体制上对旧志有很大改进。欧阳修又将旧书原附各道之下的“羁糜州”抽出,欧阳修还在两京之下,附载宫阙规模,以叙此前没有的都邑建筑制度。《新唐书·地理志》的体制特点,一方面反映了宋代地理学的发展。

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另一方面,也表明新志作者善于将这些科学成果运用人史,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新唐书》还创立了前所未有的《兵志》和《仪卫志》以及前史几乎没有的《选举志》,唐代的府兵制度,《通典》等史籍全然不载。《新唐书·兵志》的内容虽未尽详,毕竟为府兵制的废置衍革、治乱兴亡之迹,提供了罕见的资料,并给后世诸史开创了新的范例。《选举志》则记述了教育史、官制史上十分重要的唐代学校科举与官吏铨选制度。

利用地下发掘和传世的金石遗文来考辨史传正误,是中国传统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即金石考据学。而迄今最早的一部金石考据学名著,就是欧阳修的《集古录》及其《跋尾》。

《集古录》千卷所收金石文字,上起周武王,下迄五代;它们来自四海九州,名山大泽,有汤盘、孔鼎、歧阳鼓、会稽石及汉魏以来的桓碑、彝器等铭诗序记。

欧阳修的《集古录》及其《跋尾》既研究了某些朝代的典章制度,追溯了它们的渊源,补正了史传的许多缺误,也为当时和后世人提供了值得关注的宝贵史料。欧阳修所集的金石遗文,包括籀、篆、分、隶、真、行、草等各种字体和历代著名书帖。这对研究中国文字史和书法史都是大有裨益的。

欧阳修继中唐以来“异儒”突起之后,破除章句的束缚,大胆从经义本身寻求旨义,对经籍的作者提出许多质疑,又从考据经籍扩展到考辨三传和《史记》等史书,并就某些传统的史学观念展开批判。从此,在北宋掀起了一股怀疑先儒成见,重新考史解经的热潮。

毛泽东对欧阳修的政论文也很欣赏,在一本同治年间江苏书局重刊版《古文辞类纂》上面,毛泽东写了不少批语。

其中对欧阳修的《朋党记》、《为君难论》都做了批注。

欧阳修在《朋党论》中说到:“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投之黄河,日: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毛泽东不同意欧阳修的观点,他认为欧说“似是而非。汉献、唐昭时,政在权臣,非傀儡皇帝之罪”。

毛泽东观察问题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欧阳修是一位封建时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他对历史的认识有其局限性。毛泽东凭借其渊博的历史知识,加上他高屋建瓴的眼光,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自然要胜欧阳修一筹。

总而言之,欧阳修作为身居参知政事高位的大文豪,大史学家,他的作品及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励后人,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书友推荐:亮剑:开局拿下鬼子据点配种(1V1,SC)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交易沦陷人间政道韵母攻略人生如局两小无猜斗罗大陆之催眠武魂我的道家仙子美母四合院之啪啪成首富租赁系统:我被女神们哄抢!端庄美艳教师妈妈的沉沦无绿修改版婚后心动:凌总追妻有点甜四方极爱掌握催眠之力后的淫乱生活潮湿我的教授母亲(高冷女教授)娱乐圈的曹贼吾弟大秦第一纨绔
书友收藏:逆子难防(母上攻略同人)母上攻略美母如烟,全球首富绿意复仇——我的总裁美母堕落的冷艳剑仙娘亲(大夏芳华)斗破苍穹之后宫黑人恶堕影视大世界之美女如云无限之邪恶系统随心所欲神豪系统肥宅肏穿斗罗大陆掌中的美母蛊真人之邪淫魔尊巨根正太和家族美熟女娱乐圈的无耻统治者众香国,家族后宫宗主母亲与巨根儿子的淫乱性事韵母攻略穿越影视万界之征服女神攻略调教手册影视之推女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