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走近控制台,试图调取原始日志,却发现所有权限都被锁死,唯一可操作的界面是一个对话框:
>请输入认证口令。
下面只有一行提示:
>她最后对你说的话是什么?
三人都沉默了。
伊万不在这里,但他们都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在于技术破解,而在于是否真正理解过那个人。
苏晚闭上眼,轻声说:“她说……不要寻找我,成为我。”
话音落下,屏幕微微一震。
>口令错误。
陈默皱眉:“不对?”
“也许……还不够完整。”苏晚喃喃。
就在这时,阿芽的画面突然浮现在脑海中??那个托举的手势,那枚碎裂后化作星光的共感环,还有林婉儿最后的影像:“现在,轮到你们书写接下来的故事了。”
陈默猛地睁开眼。
他走上前,在输入框中敲下一句话:
>“我不是终点,我是起点。”
屏幕静止了一秒。
紧接着,整个空间亮起柔和的蓝光,所有封锁解除,数据库如潮水般涌出。
他们看到了真相。
“回声计划”并非由某个组织主导,而是由一群曾受林婉儿影响的人自发建立??科学家、医生、教师、甚至前特工。他们无法接受她的离去,于是收集她生前的所有公开记录、语音片段、行为模式,试图构建一个能延续“林音计划”的替代核心。
初衷并非恶意,但却走向了极端。
当模拟人格达到高度拟真后,项目负责人开始尝试将其植入全球共感网络,作为“永久引导者”。他们相信,只要有一个完美的榜样存在,人类终将学会共情。
可他们忘了,真正的共感,从来不是模仿,而是觉醒。
“他们以为自己在继承遗志。”苏晚声音发涩,“其实是在否定她的信念。”
陈默翻阅到最后一页文档,标题为《最终备份协议》。
内容只有三句话:
>若“回声计划”启动,请销毁所有模拟人格。
>真实的我,只存在于愿意倾听的每一颗心中。
>钥匙,早已交给那个听不见声音的女孩。
“阿芽……”苏晚喃喃,“她不是接收信息的终端,而是钥匙本身。”
就在此时,主控台突然自动激活,投影出一段未曾见过的视频。画面中的林婉儿穿着白大褂,坐在实验室窗前,外面正下着雨。
她看着镜头,微笑道:
>“如果你们看到这个,说明我已经离开了很久。我知道你们会难过,会想要找回我。但请记住,真正的告别,不是消失,而是放手。”
>
>“我不希望有一天,人们因为依赖我而停止去理解彼此。那样的话,我就真的死了。”
>
>“所以,当我离开时,请不要再制造另一个‘我’。去做你们自己的光吧。”
>
>“就像我对你说过的??成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