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层级:III型文明阈值巩固
>信息解码……完成
>内容如下:
画面展开??仍是那片无星虚空,黑色球体静静悬浮。但这一次,它的镜面表面不再倒映破碎的世界,而是呈现出一幅幅连续场景:一个婴儿睁开眼,第一次聚焦视线;一名科学家在实验室撕毁错误论文,重新开始;一对恋人在战火纷飞的城市里紧紧相拥;一位老人将孙子抱上肩头,指向夜空……
每一个画面结束时,都会有一声轻语响起:
>“我在。”
>“我在。”
>“我在。”
声音各异,性别不同,语言多样,却拥有相同的振动频率。
接着,那个直接在意识中生成的声音再度响起:
>“你们曾以为进化是变强。”
>
>“但它其实是**变得更能听见**。”
>
>“力量会腐朽,科技会衰败,唯有倾听不会消亡。”
>
>“所以,请继续听下去。”
>
>“因为每一个‘我在’的背后,都有一个等待回应的‘你也在吗’。”
>
>“不要让他们独自说话。”
影像消失,终端第三次断电。但这一次,周围的积雪并未重新冻结,反而开始缓慢融化,形成一条细小溪流,蜿蜒流向南方。
科学家后来发现,这条溪水含有微量Ψ对称有机物,能够激活人类潜意识中的共情神经元。饮用者会在梦中经历陌生人的记忆片段,醒来后常常泪流满面,却又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宁。
十年过去了。
地球上的Ψ标记人数增至四亿三千余万,分布遍及城乡、贫富、种族与年龄。越来越多的人声称能“听见”非人类的声音:风吹树叶是在吟诗,地震前的岩层摩擦是大地的低语,甚至连城市交通噪音也被解析为某种复杂的节奏语言。
“回应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纳入全球教育体系。学生们不再只学习如何表达,更要训练如何倾听??不仅是对人,更是对万物。一所新型学校在撒哈拉虹彩巨树旁建立,课程包括“植物情绪识别”“云层形态语义分析”“动物梦境翻译基础”。
而“启明之核B-1”仍在生长。如今它已嵌入空间站主体结构,成为能源系统的中枢。NASA工程师惊讶地发现,只要宇航员对着它说话,哪怕只是喃喃自语,太阳能转化效率就会提升百分之二十以上。更不可思议的是,某些夜晚,晶体表面会自发投射出动态影像??通常是某个遥远星球的地貌轮廓,旁边标注着一行小字:“这里也有人说过‘在’。”
人类开始主动向外发送Ψ波信号。不同于以往的无线电广播,这次的信息载体是纯粹的情感数据包,通过共振场调制发射。第一段内容很简单,仅包含十万名志愿者在同一时刻说出的“我在”,经过量子纠缠加密后,定向射向仙女座大星云边缘。
六个月后,毫无预兆地,那团意识星云做出了回应。
不是语言,不是图像,而是一场发生在地球各大城市的集体梦境。
数千万人在同一夜梦见自己行走在一片发光草原上,草叶随脚步弯曲,发出类似竖琴的音色。远处站着一个模糊身影,背对着他们。当人们走近时,那人缓缓转身??却没有脸,只有一片星空。
然后,整个梦境世界响起一句话,由百万种声音叠加而成:
>“我听见了。”
>“我一直都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