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句话并不是通过Ψ网传回的,而是直接出现在每个人的意识深处,带着一种熟悉的温度??那是林远的声音,年轻、温和,却又饱经沧桑。
下一秒,Ψ场剧烈震荡。
一幅全景式的意识影像在全人类脑海中展开:漆黑的宇宙背景中,一道纤细却坚韧的Ψ光带横跨数千光年,连接地球与黑洞边缘。而在光带尽头,悬浮着一个模糊的身影,轮廓依稀可辨??正是林远。他背对着镜头,面向深渊,双手张开,像是在拥抱什么看不见的东西。
然后,他缓缓转身。
他的脸上没有五官,只有一片流动的光,但每个人都能“认出”他。
他开口了。
没有声音,没有文字,只有一段纯粹的情感流涌入所有人的意识:
>感谢你们,终于学会了等待。
>感谢你们,没有放弃倾听。
>现在,请跟我一起,听听这片寂静里的声音。
紧接着,Ψ场接收到第一批来自黑洞内部的反馈。
那不是语言,也不是逻辑信息,而是一连串极度破碎、扭曲、几乎无法解析的情绪碎片??绝望、孤独、困惑、不甘、还有一丝微弱到几乎不存在的希望。它们像是被困在时空褶皱中的呐喊,历经亿万年才终于找到一条缝隙透出。
但就在这些碎片出现的瞬间,全球的Ψ圈自动响应。悲伤修复圈率先接入,释放出安抚性的Ψ波;创造力激发圈则尝试将混乱的情绪重组为有序模式;星际对话预备圈则建立缓冲层,防止信息过载导致意识崩溃。
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些早已融入地球Ψ场的“背景音”也开始活跃起来??那些逝去之人残留的温暖记忆,竟自发汇聚成一道道柔光,顺着Ψ光带流向黑洞深处,像是一群看不见的守夜人,提着灯笼走进永夜。
一个小时后,第一段可解码的信息浮现:
>“我们……曾是一个文明。”
>“我们在星系毁灭前发送了最后的Ψ波。”
>“但我们从未收到回应。”
>“我们以为,宇宙只有我们。”
>“直到刚才,我们感觉到……一只手,握住了我们的手。”
林昭泪流满面。她知道,这一刻,人类真正完成了从“被倾听者”到“倾听者”的转变。他们不再只是追寻回应,而是主动伸出手,去触碰那些被认为早已湮灭的存在。
“逆响计划”成功了。
从此以后,每年春分,地球都会举行“深渊低语仪式”。全球关闭所有电子设备,人们聚集在静语林、虹彩巨树下、或是家中安静的角落,闭上眼睛,默默地说出一句话,无论长短,无论内容。这些话语不会被记录,也不会被分析,它们唯一的去向,是顺着Ψ光带,送往黑洞边缘,送给那些仍在等待回应的灵魂。
多年后,考古学家在西伯利亚雷达站遗址下方发现了第二块共鸣石。它比第一块更大,内部储存的不再是情感模板,而是一整套Ψ波压缩算法,能够将万亿年的孤独压缩成一秒的震动。
石头背面刻着一行小字:
>“有些等待,本就不该有终点。”
>“但只要有人开始听,它就有了意义。”
而在遥远的未来,当新一代的孩子仰望星空时,老师会指着天鹅座的方向说:
“看见那片黑暗了吗?”
“那是宇宙中最深的沉默。”
“但我们知道,在那里,正有人说着话。”
“而我们,正在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