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次的活动稍微有那么一些波折,但是呢,这活动总算是开始了。
这个活动怎么样进行下去基本上就已经安排好了,所以说一旦活动开始了以后总监就没有多大的事了,就是说陪着现场的嘉宾就完事了。
那。。。
夜色渐退,晨光如细针般刺破云层。叶明站在办公室窗前,手中的咖啡早已凉透,但他浑然不觉。昨夜他又熬到了凌晨三点,审阅“光年计划”第二批申报项目的初筛名单。三百七十六份提案中,有两百一十四份来自三线以下城市,六十七位导演从未有过院线作品经历,最年轻的仅十九岁,剧本写在练习本上,字迹工整得像考试作文。
他轻轻叹了口气,将文件夹合上,目光落在桌角那张泛黄的照片上??那是他十年前拍短片《逆光》时的剧照。镜头里,林晚秋穿着洗旧的蓝布裙,站在雪地里望着远方,眼神清澈而倔强。那时他们都没钱,剧组只有七个人,摄影机是租的二手货,一场雪戏拍了整整三天,因为没钱请替身,她自己一遍遍往雪堆里跳。
如今,《逆光》成了“星辰黑榜”上被封杀的第一部作品,也是第一个重见天日的冤案。上周,国家电影资料馆正式宣布将其纳入“中国青年电影修复工程”,并邀请原班人马参与修复过程。林晚秋收到通知那天,哭了很久。
手机震动起来,是周正阳的加密通讯软件发来一条消息:“服务器第二层密钥已破解,发现陈耀祖与境外资本签署的‘内容审查协议’副本。对方要求所有参评国际奖项的影片必须提交剧本修改意见表,涉及政治隐喻、社会批判等内容需提前删除。”
叶明瞳孔骤缩。
这不是简单的行业垄断,而是系统性地阉割创作自由。
他立刻拨通法律顾问的电话:“马上联系广电总局备案组,把这份材料走紧急通道递交。同时通知国际电影节组委会,附上原始数据哈希值验证真实性。”
挂断后,他打开电脑,调出“娱乐帝国系统”的任务界面。
【主线任务:重塑规则】
>进度:03
>当前可触发支线:【揭露跨国审查机制】(完成即计入一项制度改革)
他的手指停在空中。
这意味着,一旦公开,不仅是国内风暴升级,更会引发外交层面的关注和反制。陈耀祖背后的力量绝不会坐视不管。而他自己,极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但他没有犹豫太久。
十分钟后,一篇题为《我们到底还能拍什么???关于中国电影创作自主权的沉痛追问》的文章悄然发布在他名下的自媒体账号。全文未提任何人名,却以详实的时间线、合同截图、邮件往来记录,还原了过去五年间至少十二部优秀作品因“不符合海外发行标准”被迫删改甚至雪藏的过程。其中一部纪录片《河流知道》,讲述西南某村落抗争污染企业的故事,原定入围戛纳一种关注单元,最终因“存在潜在意识形态风险”被制作方主动撤回。
文章末尾写道:“如果我们的电影只能讲甜美的梦,不能触碰真实的痛,那么它就不再是艺术,而是一面粉饰太平的镜子。观众迟早会厌倦照镜子。”
二十分钟内,转发量突破百万。
#中国电影不能说的秘密#冲上热搜第一。
与此同时,三家主流媒体几乎同步刊发评论员文章,《人民日报》文化版标题尤为尖锐:《谁在替中国电影做决定?》
舆论彻底失控。
当天中午,国务院新闻办召开临时发布会,spokesperson明确表示:“中国政府始终坚持文艺创作的独立性和多样性,反对任何形式的外部干预。”并强调将依法调查相关涉外合作项目是否存在违规行为。
陈耀祖终于崩盘。
当晚八点,星辰影业发布公告,称董事长陈耀祖因“个人健康原因”申请辞去一切职务,由董事会暂代管理职责。同一天,证监会宣布对其旗下上市公司启动重大资产重组专项核查,冻结其控股的五家影视公司银行账户。
胜利了吗?
叶明坐在空荡的会议室里,看着新闻画面中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男人低着头走出大厦,身边没有一个随从。他没有笑,也没有松一口气。
他知道,这只是换了个名字的游戏。
真正的敌人,从来不是某一个人,而是那一套根深蒂固的规则本身??资源垄断、信息封锁、话语权集中、利益闭环。只要这套机制还在运转,今天倒下一个陈耀祖,明天就会冒出十个“李耀祖”、“王耀祖”。
他打开系统面板,轻声念道:“我要选择任务目标二:实行票房透明化审计。”
话音落下,屏幕微微闪烁:
【任务确认】
>目标:建立全国性票房数据实时监控体系,实现每一家影院、每一笔交易可追溯、可验证
>时限:180天→剩余:1天
>奖励预览解锁:【影响力光环?Ⅰ级】(提升公众信任度+30%,舆论引导效率翻倍)
与此同时,一封邮件自动发送至国内十大院线CEO邮箱,标题为《关于共建“真实票房联盟”的倡议书》。附件中包含一份由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起草的技术方案,提出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去中心化的票务审计网络,所有排片、售票、分账数据实时上链,任何篡改都将留下不可逆痕迹。
支持者很快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