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2章
老人闻言,脸上的笑容更加舒展,显然对赵振国这种积极主动、善于利用机会的作风很是满意:
“好啊,这就叫有缘千里来相会嘛!看来不用我多介绍,你们已经接上头了。这就更好,交流起来更没有障碍。”
“李先生是我们请来的贵客,对国家的建设事业非常关心和支持。你们要多交流交流。”
赵振国知道机会难得,但他并没有急于谈论具体的商业项目,而是顺着刚才观礼的余韵,真诚地说道:
“刚刚在城楼上,看着广场上万众一心、朝气蓬勃的景象,真是心潮澎湃。李先生回内地参加国庆观礼,不知感受如何?”
这是一个安全且能引起共鸣的话题。
李嘉诚闻言,神色舒缓了些,谨慎地措辞:“非常震撼,印象深刻。国家的组织能力,人民的团结精神,还有展现出的新面貌,都超出了我的想象。能感受到一股…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他巧妙地将赞美落在了“人民”和“生命力”上,避开了直接的政治评价。
老人品了口茶,适时地加入,将话题引向更广阔的层面:
“是啊,生命力是有的,家底子还是薄了些。我们很多老厂子,设备还是苏联援助时期那些,二十多年了,老了,旧了。就像振国你们之前看到的。。。。。。”
赵振国心领神会,接口道:“首长说的是。设备旧了可以更新,技术落后可以引进学习。关键是要找到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能快速发展的路子。我觉得,核心还是要调动起方方面面,包括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把经济搞活,让老百姓的日子实实在在地好起来。”
王新军在一旁帮腔,“现在就是要突破一些过去的条条框框,探索新路。”
交流过程中,李超人表现得极为谨慎和老练,更多的是在倾听,脸上始终保持着谦和而专注的神情。
当被问及看法时,他的回应非常精炼且留有余地。
“赵先生和王先生所言,很有见地。”他微微颔首,“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确实是根本所在。内地市场广阔,潜力毋庸置疑。只是…商业行为,需要遵循其固有的规律,也需要一个稳定、可预期、有章可循的环境。这需要时间来观察和适应。”
他提到了“规律”“环境”“时间”,这些都是关键点,但他没有深入,更没有做出任何承诺。
他甚至巧妙地反问了一句,带着探究的意味:
“说起来,我很好奇,像赵先生这样年轻的才俊,对于未来,更看好哪些领域可能率先有所作为呢?”他把问题抛回给赵振国,既表达了兴趣,也是一种试探。
赵振国笼统而充满信心地回答:
“我认为,凡是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紧密相关,与老百姓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领域,都充满了机遇。比如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制造业水平,发展轻工业满足民生需求等等。这片土地正在苏醒,几乎处处都蕴含着机会,关键在于怎么去做,怎么找到一个结合点。”
老人听着他们的对话,大多数时间只是微笑不语,如同一位稳坐钓鱼台的舟子,任由年轻人去交流、碰撞。
只在关键处,他会插上一两句,点拨方向,却不涉足具体。
“是啊,结合点很重要。原则是坚定的,方法可以灵活嘛。胆子要大,步子也要稳。”他看了一眼李嘉诚,语气平和却意味深长,“李先生是见过大风浪、办过大实业的人,经验丰富。以后啊,你们年轻人要多向李先生这样的前辈请教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