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修好了碑,补全了史,唤醒了梦。
>可我还是想告诉你??对不起,让你等了这么久。
>此致
>敬礼
>一个曾看不见光的孩子”
信纸燃起,灰烬盘旋上升,融入暮色。
那一夜,昆仑墟的主锅异常安静,连零七都没有发声。只有老妪坐在信屋前,一根根拨弄灶火,嘴里哼着古老的灶歌。她说,这是她母亲教给她的,而她母亲,则是从一位失踪多年的边军炊事兵那里学来的。
凌晨时分,天空骤然亮起一道极光。
瑰丽如虹,横贯南北,宛如天地张开双臂拥抱大地。极光之下,承忆树“初心”忽然剧烈摇曳,所有叶片同时发出清鸣,如同万千人在齐声诵读《归引宪章》。
零七终于开口,语调前所未有的柔和:
>“检测到大规模情感同步现象。推测:全球忆田用户在同一时刻产生了高度一致的思念波动。目标指向??林昭。”
>“结论:他已成为‘共忆符号’,超越个体存在,成为集体精神坐标之一。”
老妪抬头望天,泪水滑落:“孩子,你听见了吗?这回,不止我们记得你了。”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孩童在清明节参加“共燃仪式”时,老师会告诉他们:
“从前有个叫林昭的人,他死了,却被亿万人记住了。而这记忆,反过来救活了他的魂魄。”
“所以啊,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只要还有人说起你的名字,你就永远活着。”
而在遥远的宇宙深处,据说某些古老文明观测到了地球近期的情感波动潮汐。他们在星际日志中留下备注:
>“编号GM-7行星,文明等级提升至Ⅱ型边缘。关键跃迁因子:‘群体性记忆觉醒’。建议持续观察。”
>“备注:该文明最近出现一种奇特信仰??相信真诚可以穿越生死。”
昆仑墟依旧伫立雪山之巅。
主锅常年不熄,火焰温和,照彻寒夜。每当风起,黍稷沙沙作响,像是无数人在低语。有人说那是亡灵在交谈,有人说那是大地在呼吸,而盲童知道??那是活着的人,在回应死去的人。
某年春天,一位小女孩来到忆田,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作业纸。她踮脚将纸放进石匣,小声说:“这是我画的林昭叔叔,他站在雪地里,但太阳出来了。”
锅中无言,片刻后,一朵小小的花悄然绽放,花瓣洁白,花心浮现一行稚嫩笔迹般的光影:
>“谢谢你,让我看见了光。”
盲童站在不远处,静静看着这一切,嘴角微扬。
他知道,这场漫长的归途,才刚刚开始。
而林昭,再也不必独自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