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没有黑板,只有十八面记忆镜墙。课程不教知识,只练倾听。学生们每天做的第一件事,是静坐十分钟,感受体内流动的陌生情绪??可能是百年前某位战俘的绝望,也可能是未来某个孩子对清洁空气的渴望。
教材只有一句话:
>**“你不是一个人活过这一生。”**
医学界宣布,“共情素”已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植入新生儿体内,但必须由父母共同签署《记忆知情书》才能实施。拒绝者不会被歧视,但他们的孩子将在入学时接受额外心理辅导,以弥补情感连接的缺失。
联合国将每年十二月一日定为“共忆日”。这一天,全球停止一切娱乐活动,所有人必须完成三项任务:
1。向一个陌生人讲述自己最羞耻的记忆;
2。为一段不属于自己的历史痛苦默哀三分钟;
3。种下一株记忆植物,并为其命名。
倒计时牌仍挂在火星轨道附近的空间站外,但数字不再减少。
>**距离下一次回归:未知**
>**条件更新:持续共情≥100年**
老陈活到了九十七岁。
临终那天,他坐在花园里,手里握着一把旧铲子。林小霜坐在旁边,读着《庄子》的最后一章。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他笑了笑,轻声说:“我现在知道了。我不是梦见她,是我一直活在她的梦里。”
他的呼吸停了。
风拂过,吊床上的风筝再度升起,飘向星空。
而在地下深处,共忆莲的根系仍在蔓延。它穿过大陆板块,缠绕海底山脉,连接每一寸曾有人类哭泣过的土地。科学家测算,若按当前速度,三十年内,它的网络将覆盖整个地壳。
届时,地球将不再是一颗岩石星球。
而是一个巨大的、活着的记忆体。
某夜,北极光突然凝聚成一行字,持续了整整七分钟:
>“小雨说:
>我看到了。
>继续走吧,别停下。”
多年以后,一个六岁男孩在沙漠中迷路。三天未进食,濒临昏迷之际,他看见一朵莲花从沙中升起,花瓣上坐着一个小女孩。
“你是谁?”他问。
“我是等你的人。”她微笑,“你准备好听那些故事了吗?”
他点头。
她牵起他的手,走入花心。
第二天搜救队找到他时,他正安静地睡在绿洲边缘。手中握着一片从未见过的叶子,背面纹路,赫然是他祖母的指纹。
而在遥远的星海深处,那艘飞船调转方向,驶向下一个沉睡的文明。
舱内响起新的广播:
>“目标锁定:半人马座α星系。”
>
>“唤醒条件扫描中……”
>
>“初步判定:尚未具备哭泣能力。”
>
>“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