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去吗?”听风问。
“不是我要去。”他转身看她,“是我们。”
三个月后,深海探测船“聆音号”启程。
船体采用桃木与液态水晶复合材料,能抵御万米深海的压力。动力系统由共感联盟提供,核心是一块从北谷采集的活性晶核??据说,它曾是某位古代先知的遗骨,死后化为地脉的一部分。
下潜第七天,他们在海沟底部发现一座巨构建筑。它形似螺旋贝壳,表面布满蜂窝状孔洞,每一个都在规律震动,发出低频声波。经分析,这些声波竟与《人间记》前奏完全吻合,只是速度慢了整整十倍??像是某种文明在用最原始的方式,试图复刻一段遥远的旋律。
“他们在学我们。”听风站在观察窗前,指尖贴着玻璃,“但他们已经……等了很久。”
探测机器人传回画面:建筑内部空旷如教堂,中央矗立着一尊石像。它没有五官,只有无数细小的管道从头部延伸至地面,形成一张复杂的神经网络图。最令人震惊的是,石像怀中抱着一颗桃核??与LHS1140b送来的那颗几乎一模一样,但表面覆盖着珊瑚般的生物组织,显然已在海底生长了数百年。
“这不是自然形成的。”林远盯着图像,“是有人……把桃核带到这里,并教会这颗星球‘听’。”
当晚,听风做了个梦。
梦中,她站在一片无星的夜空下,面前站着一个身影。他穿着旧式中山装,手里握着一支竹笛,面容模糊,却让她莫名想哭。
“念安要你告诉爸爸一句话。”那人说。
“什么?”
“‘别让孩子成为你的拐杖。’”
她惊醒,发现枕边多了一片干枯的桃花瓣??来自林远珍藏的标本册,是他十年前从昆仑湖带回的最后一朵。
次日清晨,她找到父亲,将花瓣还给他。
“我决定走了。”她说。
“去哪里?”
“哪里需要听,就去哪里。”她微笑,“你会支持我吗?”
林远望着女儿清澈的眼睛,忽然觉得她早已不再是那个躲在桃树后的小女孩。她是他生命的延续,也是新世界的开端。
他取下腰间的竹笛,轻轻放在她掌心。
“这笛子陪了我二十年。”他说,“现在,它属于你了。”
“那你呢?”
“我?”他望向海面,“我会在这里,等下一首歌响起。”
一个月后,第一艘“聆音方舟”升空。
船上搭载着听风、五名跨学科专家,以及三千颗经过基因优化的桃种。目的地尚未确定,航行日志上只写着一行字:“追寻失声的文明。”
发射那天,全球共感人自发停止一切通讯,静默一分钟。随后,无数人同时吹响口哨、敲击器皿、拍打胸膛??没有统一旋律,却形成一种奇异的和声,顺着电离层传向宇宙深处。
林远站在桃林最高处,手中握着一支新做的竹笛。
他没有吹奏。
只是静静听着。
风穿过树林,花瓣纷飞,仿佛整个星球都在低语。
而在遥远的银河彼端,一颗沉寂已久的行星表面,一粒种子正悄然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