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姑苏来的市长自从上任以来,就处处想要展现自己的“新思维”,动不动就要搞什么“创新突破”,全然不顾及临江现有的发展格局。
“互联网经济?”桐光辉轻哼一声,“虚无缥缈的东西,也敢拿来和实实在在房产、外贸、基建的GDP相提并论?!”
他走回办公桌前,拿起一份关于临江市前两个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的报告,满意地看着上面稳步增长的数据。这些都是在他主导下的成果,是实实在在的政绩。
“想要绕过我,直接去找省里支持?”桐光辉冷笑,“你想都不要想!”
他按了一下呼叫铃,秘书应声而入。
“通知下去,后天上午九点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桐光辉恢复了一贯的威严表情,“特别强调,要聚焦房产、外贸、基建、传统产业提升,确保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是,书记。”秘书恭敬地记录后退了出去。
桐光辉重新坐下,心情舒畅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打压刘葆亚的“互联网经济”构想,不仅仅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更是因为他真心认为那是一条歧路。在他看来,房地产、外贸和制造业才是临江经济发展的根本,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市政府办公室的窗户,洒在刘葆亚和陆轩的身上。
“刘市长,唐区长到了。”陆轩轻声提醒。
“请他进来。”刘葆亚从文件中抬起头来,脸上看不出昨夜的阴霾。
江北区长唐城河大步走进办公室,这个四十多、五十不到的中年干部精神抖擞,一身深色夹克显得干练利落。
“市长,您找我?”唐城河声音洪亮。
刘葆亚示意他坐下,开门见山:“山河同志,今天找你来,是想商量一个事。关于发展‘互联网经济’,市里有些不同意见,但我觉得这是个方向,不能因为暂时的不理解就放弃。”
唐城河坐直了身体,认真倾听。
“所以我想,既然全市层面推动有困难,不如在你们江北区先搞个试点。”刘葆亚目光炯炯地看着唐城河,“集中力量,在江北打造一个互联网经济集聚区,摸索经验,做出样板。你觉得怎么样?”
唐城河几乎没有思考,立刻表态:“刘市长,这个想法太好了!我们江北区坚决支持,也完全有能力承担这个试点任务!”
他向前倾了倾身子,语气热切,“不瞒您说,刘市长,我早就觉得互联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区里其实已经有一些自发形成的互联网创业团队,只是缺乏系统性的引导和支持。如果市里能够给予政策倾斜,我们有信心在短时间内做出成绩!”
刘葆亚满意地点点头,看向陆轩:“山河同志这个劲头很足。”
陆轩笑着接话:“唐区长一向敢闯敢干。”
“刘市长,您放心,”唐城河继续道,“我们江北区一定把这个试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我回去就和班子成员合力,研究制定具体方案,争取尽快启动。”
刘葆亚站起身,走到挂在墙上的临江市地图前,指着江北区的位置:“就在这里,划出一片区域,集中发展互联网经济。政策上,我这个市长能给予的支持,我都给;具体推进,就看你们的了。”
“是,把互联网经济发展起来,我们东部新城的平台就有了真正的产业依托!”唐城河也站起来,语气坚定。
送走唐城河后,刘葆亚站在窗前,望着外面车水马龙的街道,对陆轩说:“等江北区的互联网经济搞出了特色,搞出了成绩,要在全市推开,应该也就没那么难了!”
陆轩点头:“只要试点成功,事实胜于雄辩。到时候,其他县区也会自发跟着干,桐书记想要阻止,恐怕都没有那么容易了!”
阳光正好,透过玻璃窗,在办公室里投下明亮的光斑。
当天,陆轩又给韩博打了个电话,说了刘市长去市委书记、省长和省委书记那里争取,但都没有得到支持,因此想了一个办法,退而求其次,想要在江北区先搞一个试点,先做出成绩来,让大家看到,为全市推进“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趟出一条路来。
韩博听后,道:“我知道了,能先试点也不错。这事,我也会报告给向阳省长。”
第二天,韩博又给陆轩回了个电话,说:“向阳省长给了你们很高的评价,原话是‘互联网经济是新事物,然而我们领导干部中有很多人比较保守,主要是新事物的产生,总是会挑战他们的既得利益。你们受到了重重的阻力,却用试点的办法应对,我认为这是非常可行的,是勇气和智慧的体现。预祝你们的试点取得成效,我也会一直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