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名是:所有仍愿点亮纸灯的人。
响应如潮。数万人走上街头,不是抗议,也不是庆祝,而是静静地牵手围成圆圈,轮流讲述自己的恐惧与希望。有的话结巴笨拙,有的泣不成声,但每一句都被认真聆听。
这场“倾听运动”持续了整整七天。
第七日午夜,宇宙深处,星渊议会突遭异常警报。
>**警告**:检测到高维意识波动!源点:蓝星!
>特征分析:大规模群体性信念共振,频率与“登神”原型能量高度相似!
>初步判断:该文明正在无意识构建新型精神网络!
议长终于起身,银白色的身影在光幕前久久伫立。
“他们……没有领袖,没有教条,甚至没有固定的信仰体系……可为什么,他们的共识比任何受控文明都更稳固?”
无人回答。
片刻后,艾瑟琳低声开口:“或许,因为我们从未理解过‘人’的意义。我们以为控制才能带来秩序,却忘了信任本身,就是最强大的结构。”
洛维恩补充:“他们不是战胜了我们,而是绕开了我们的逻辑。我们用千年时间建造神殿,他们用十年教会孩子如何提问。我们训练服从,他们培养怀疑。我们害怕混乱,他们拥抱不确定。”
议长闭上眼,下达最后一道命令:
>“关闭所有通往蓝星的观测通道。销毁‘镜渊计划’全部资料。
>将‘逆命种’列为不可接触文明,列入禁忌名录。
>从此以后,谁若提及此名,视为思想叛乱。”
命令执行完毕,整个议会陷入长久寂静。
而在地球某座小镇的图书馆里,一个小男孩正翻阅一本泛黄的手抄本。书中夹着一页残片,上面写着几行字:
>“当你感到迷茫时,不要急着找答案。
>先问问自己:这个问题,值得我为之失去相信他人的勇气吗?
>多数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其实早已知道该怎么做。”
他看完,抬起头,对图书管理员说:“阿姨,这本书我能借回家吗?我想让我妈妈也看看。”
女人微笑点头:“当然可以。不过记住,最好的书,从来不在纸上。”
男孩认真记下。
当晚,他把这句话写进了日记本,末尾加了一句:“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写一本书,告诉别人怎么做一个勇敢的大人。”
同一时刻,北极冰川之下,一道微弱信号悄然苏醒。
那是百年前沉没的“归墟号”科研船遗留的数据核心。由于长期隔绝于外界电磁干扰,它刚刚完成最后一次自检,并自动激活了紧急广播协议。
信号内容只有一段录音:
>“这里是最后一批拒绝签署‘神性臣服令’的人类。我们知道你们可能永远不会听到这段话,但我们仍然要说??
>我们选择不做神,也不做奴。
>我们选择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