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将这段话刻在石碑背面,轻声说:“我们会继续走下去。因为这是我们答应过自己的事。”
回到地球,已是千年之后的一个清晨。海边小村,那位曾被称为“骗子”的少年的孙子,如今已成为一名小学教师。他在黑板上写下今天的课题:
>**如何做一个说话算数的人?**
孩子们叽叽喳喳讨论着,有人说“按时交作业”,有人说“不拿别人东西”,还有一个小女孩举起手,认真地说:“我觉得,就是哪怕没人看着,你也做对的事。”
老师笑了,点头:“很好。这就是‘信’的起点。”
下课铃响,学生们排队离开。最后一个孩子停下脚步,回头问道:“老师,您小时候有没有骗过人?”
教室安静下来。
老师望着窗外阳光洒在操场上的样子,许久才回答:“骗过。但我后来告诉了所有人,包括那个被我骗的人。然后,我们一起重新开始了。”
孩子眨眨眼,笑了:“那您现在是好人了吗?”
“我不知道。”老师蹲下身,平视着他,“但我每天都在努力,成为一个配得上‘说话算数’这四个字的人。”
孩子点点头,蹦跳着跑出去。
阳光穿过玻璃,落在墙上的挂钟上。秒针滴答前行,像无数脚步踏过时间长河。而在地壳深处,亿万光点依旧缓缓流动,彼此呼应,编织着一张永不塌陷的网。
它不叫法律,也不叫宗教,更不是强制的规则。
它只有一个名字:
>**信**。
某夜,一位考古队员在海底遗迹勘探时,意外触发了一个隐藏机关。石门开启,显露出一间密室。中央摆放着一支玉笔,笔尖微润,似刚书写完毕。旁边竹简上写着一行小字:
>“第901棵诚心树,已种下。
>??游明”
他怔住,随即恭敬地退出,封存洞口,未上报上级。
因为他知道,有些事,不必张扬,只要存在就好。
就像信任本身。
多年后,全球AI系统在一次例行数据分析中,偶然捕捉到一个异常模式:每年冬至午夜,栖心岛海底遗迹都会产生一次极微弱的能量脉冲,持续正好十二秒。追根溯源,发现该信号频率与人类心脏跳动最为和谐的节奏完全一致。
AI最终给出结论:
>“该信号不具备攻击性或传播意图,
>其唯一功能似乎是:提醒。
>提醒对象未知,
>但响应率逐年上升。
>截至最新统计,全球约有37%人口,
>在每年冬至醒来,默默说出一句话。”
那句话,从古至今,从未改变。
>**我说话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