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笑着上班,回家就把自己关进浴室哭。”
紧接着,千千万万个声音陆续浮现:
“我儿子考上名校那天,我觉得自己像个骗子。”
“我喜欢她十年,可她结婚时我祝她幸福。”
“我爸妈说我应该坚强,所以我从来不敢生病。”
每一句话都没有修饰,没有解释,只有赤裸的真实。
而回应它们的,是一声声温柔而坚定的“嗯”。
就像黑暗中伸出的手,不拉你起来,只是告诉你:我知道你在。
七日后,系统统计显示,超过六成居民至少发送过一次碎心留言,近八成接收者表示“感觉被看见”。更有数十人因此主动寻求心理疏导,甚至修复了多年断裂的亲情关系。
【“悔询流”与“悯推域”实现双向渗透】
【城市整体抑郁指数下降21%】
【突发性认知崩溃事件减少83%】
【备注:首次观测到“脆弱表达”引发连锁疗愈效应】
然而,就在所有人以为风暴已过时,灯塔顶端的星核突然发出刺耳警报。
【紧急预警:静默归途终端出现异常波动】
【坐标锁定:回声谷北侧岩层下方128米】
【探测结果显示:存在人工构筑体,结构特征匹配“东岭地底祭坛”】
【进一步分析揭示:其能量核心与现存星核具备同源共振频率】
阿萤立刻召集林晚与技术组深入勘探。借助新型共鸣探针,她们在岩层深处发现了一座完整保存的地宫。墙壁上绘满了壁画,描绘的竟是东岭文明的起源??并非始于共感,而是源于一场大灾变后的集体创伤。
幸存者围坐在一棵巨树下,彼此握住手臂,泪水滴落在根系中。树因此开花,结出第一颗“心果”,食用者获得了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最初,这是为了防止再次因误解而自相残杀。
但随着时间推移,能力变成了枷锁。为了避免冲突,人们开始隐藏真实想法,最终形成统一意志的假象。那些不愿融入者,被视为“心疫携带者”,被驱逐或清除。
而在最后一幅壁画中,一名女子怀抱婴儿走出祭坛,身后烈火熊熊。她脚下延伸出两条路:一条通向高塔林立的城市,另一条通往雾气弥漫的荒野。
画旁刻字:
**“愿她既能听见风,也能选择沉默。”**
阿萤怔住。
那是她的祖先。
她们一路逃亡,最终将部分知识融入诘问之城的建造理念中,试图打造一个能让“听见”与“不说”并存的世界。可惜中途失败,文明再度陷入极端。
而现在,命运给了第二次机会。
她转身看向林晚:“我们必须重启地底祭坛,但不是恢复旧秩序,而是把它改造成‘双向通道’??让愿意接受共感的人能找到归属,也让需要独处的人保有退路。”
林晚皱眉:“可一旦开启,谁也无法控制影响范围。万一有人被强行拖入共感状态……”
“那就设立规则。”阿萤平静道,“进入者必须自愿签署‘心智边界协议’,明确标注可共享与不可触碰的情感区域。就像建筑需要承重墙,心灵也需要禁区。”
三个月后,新祭坛启用,命名为“聆寂殿”。每日限额三十人,需经过严格心理评估与伦理审查方可进入。首批参与者包括那位教师、铁匠、接生婆,以及曾在沉默亭画画的少年。
他们在仪式中手牵手围坐成环,闭眼默念:
“我愿倾听你,但不吞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