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后,史官撰《愿安纪》,记载此事曰:
>“世有奇术,非符非咒,非丹非器,名曰‘共情即力量’。其源始于极北一灶,其流遍及九洲万家。凡人心尚温之处,必有铃声响起,必有热面奉上。此非神通,实乃人性之辉光也。”
>
>“许巡使者,不知何方人士,亦无确切生辰。或谓其为愿念所聚,或言其乃大道化身。然无论其本为何,其所行之事,皆归于一碗寻常面中。故后人不称其为仙,不奉其为神,唯敬之曰:**送面人**。”
>
>“瑶夫人守灶百年,育孤无数,传道万民。临终之际,犹亲手揉面十二碗,分赠邻里。其最后一语为:‘告诉小刚,葱要切细些。’言毕安然长眠,面容如少女般恬静。”
>
>“自此,每逢春雪初融,初心堂原址必现一碗热面,碗底纸条字迹如旧。无人书写,无人收拾,唯年年如期而至。”
>
>“世人相传:若你在寒夜迷途,忽闻铃响,见木屋灯火,推门而入,得一碗热面,则汝已被愿安所护。无需感激,只需铭记??待他日他人饥寒时,你也曾见过光,也该成为光。”
又三百年。
某日,一名少年徒步万里,穿越风雪,叩响初心堂大门。他衣衫褴褛,面色苍白,怀里紧紧抱着一本破旧笔记。
开门的是个年轻女子,眉眼依稀与瑶相似。
“我想见愿安主人。”少年喘息道。
女子摇头:“这里没有主人。只有愿意煮面的人。”
少年抬起头,眼中含泪:“我在路上饿晕了三次,每次醒来,枕边都有一碗热面。没有人在,只有铃在响,灶在烧。我一路跟着面香走,走到这里……我想知道,是谁一直在帮我?”
女子不语,只引他入内。
厨房里,炉火正旺。锅中水面翻滚,葱香扑鼻。墙上那句话静静悬挂,墨迹未干。
女子递给他一块面团:“先学会等水开。修行不在飞升,而在耐心。”
少年颤抖着手接过。
就在他触碰到面团的瞬间,窗外铃声骤响。
他猛地回头,仿佛看见雪中有个人影走过,草鞋印深深浅浅,通向远方。
他知道,那不是终点。
那是传承。
只要人间尚有饥饿,尚有寒冷,尚有孤独,就会有人点燃灶火,切一根葱,说一句:“正好,面刚熟。”
这就是愿安。
不是奇迹,不是神话。
它是千万次微小选择的累积,是无数个“我来帮你”的叠加,是哪怕世界冰冷,依然有人愿意为你烧一锅汤的执着。
它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最朴素、最不该被遗忘的信仰:
**人心尚温。**
风起了。
铃声响了。
锅盖跳动,热气升腾。
新的一锅面,又要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