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少女倒在灶边,气息微弱,手中仍紧紧攥着那块锅片。
众人抢救一夜,终于救回她的性命。但自那日起,她的头发全白如雪,双耳失聪,再也听不到锅语。
可奇怪的是,她煮出的面,味道反而更好了。
有人问她:“你现在什么都听不见,怎么还能掌握火候?”
她只是微笑,在纸上写下一行字:
**“火不在耳,在心。心若未冷,锅自会响。”**
又三十年过去。
少女已成为白发苍苍的老妪,坐在轮椅上每日巡视各灶。天下已重建七十七座初心屋,遍布南北。孩子们从小背诵《疗饥方》,青年自愿轮值守灶,老人临终前最后一句话往往是:“记得给我留碗面。”
某年冬至,大雪纷飞。
她照例让人多摆一碗面,放在主灶之前。汤面上两片葱花,摆成笑脸模样。
午夜时分,风起门开,热气袅袅上升,幻化成人影:佝偻,戴斗笠,手里端着一碗面,正转身离去。
她看着那身影,轻声说:“阿火师父,您回来吃饭了。”
人影微微一顿,回头看了她一眼,嘴角动了动,似乎说了什么。
没人听见。
但她笑了,眼角滑下一滴泪。
第二天清晨,人们发现她安详离世,手中仍握着那半块焦锅片。可令人震惊的是,那原本残破不堪的锅片,竟在她死后焕然如新,表面浮现出细密铭文:
>**“凡持锅者,不论目盲耳聋、身残志困,只要心中尚存一念温热,便可掌灶。盖因愿力无形,唯诚能见。”**
与《疗饥方》残卷一字不差。
更奇异的是,她的身体并未僵硬,反而散发出淡淡暖意,持续了整整七日。七日内,初心屋无需添柴,灶火自燃,汤水恒温,每日准时出面百碗,分毫不差。
第七日黄昏,她的身躯化作点点金光,融入主灶之中。锅鸣三声,久久不息。
当晚,十三灶之地同时震动。
西南山谷中,白袍老人仰望星空,轻声道:“第十四代,归位了。”
他合十躬身,身影渐渐透明。
而在初心屋,新一批学徒正在学习第一课。老师傅指着墙上挂着的画像??一位白发老妪慈祥微笑,身边围着无数孩子??说道:
“她一生未曾见过光明,却为千万人点亮了炉火。她教会我们一件事:真正的修行,不在高山之巅,不在秘境深处。”
“而在这一碗面里。”
屋外,脚步声再次响起。
这次是一个年轻的盲人男子,背着一口旧铜锅,牵着一只瘦弱的狗,站在门前低声问道:
“请问……还能再来一碗吗?”
炉火,应声而旺。
锅盖,自己掀开了。